甘肃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节选.pdf

甘肃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节选.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甘肃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 -2020 年) (节选)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 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彰显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 方面。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决策 部署,进一步推动全省 “十三五”时期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发展,提高综合防 灾减灾救灾能力,依据《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 -2020 年)》《甘肃省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省减灾委成员单位 “十三五”相关 专项规划,结合我省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十二五”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成效 “十二五”时期,我省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损失程度和影响范围出现了一 系列新变化,干旱、地震、沙尘暴、泥石流、冰雹、洪涝、滑坡等自然灾害交织 叠加频发,给灾区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面对复杂严峻的灾害形势,在 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 灾减灾救灾工作,全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全面落实《国家综合防灾 减灾规划(2011—2015 年)甘肃省实施方案》,大力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成 功应对了 “5·10 ”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 “7·22 ”岷县漳县6.6 级地震等重 特大自然灾害,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防灾减灾救 灾工作实现了从被动应急向主动应对转变,基础设施实现了由少到多、覆盖全省 的历史性跨越,在自然灾害风险管理、防灾减灾信息管理服务、区域和城乡基层 防灾减灾救灾、应急处置与恢复重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防灾减灾救灾 综合协调能力进一步提升。初步形成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分工合 作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机制。建立健全了防灾减灾救灾各个环节的协同联动机制 和责任体系,主要灾种的预警信息发布、救灾物资调运联动、灾情会商、救灾储 备设施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健全,防灾减灾救灾社会动员能力得到新提升。二是防 灾减灾救灾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全省共实施了6 大类275 个民政防灾减灾项目,建成救灾装备项目和54 个救灾物资储备库、11 个救灾应 956 急指挥平台、61 个救灾应急避难场所、99 个减灾救灾教育培训基地、49 个减灾 示范社区。为全省57 个多灾易灾县配备了救灾应急专用车辆。环境减灾卫星星 座应用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甘肃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建设。三是 防灾减灾信息管理服务取得新突破。初步建成了全省综合减灾与风险管理信息平 台,进一步完善了各类自然灾害信息发布办法,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灾情上 报系统,自然灾害信息报送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明显加强。四是防灾减灾救灾 人才队伍总量显著增加。基层灾害信息员、防灾减灾专业人才、管理人才规模显 著扩大,初步形成了以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为基础力量,以防灾减灾管理和专业 人才队伍为骨干力量,以各类灾害应急救援队伍为突击力量,以防灾减灾社会工 作者和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防灾减灾救灾队伍体系。五是灾害管理工作得到 加强。建成了甘肃省综合减灾救灾应急管理中心和省救灾物资储备管理中心,灾 害管理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六是防灾减灾知识普及与宣传教育成效显著。建立了 政府部门、新闻媒体、教育机构和社会力量协作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和宣传教 育机制,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显著提升。 (二)“十三五”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新常 态下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西部大开发和 “一带一路”战略的 深入推进,国家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 支持力度将不断加大,为我省全面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带来了新的机遇。 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基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在全球和区域气 候变化以及致灾因素日益复杂多样的背景下,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 快,区域人口密度增加,基础设施承载负荷不断加大,我省自然灾害的多发性、 易发性和难以预见性日益突出,自然灾害引发次生、衍生灾害的风险日益加大, 全省自然灾害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新的更大挑战。一是我 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