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数学专题讲座第20讲高频考点分析之三角函数探讨.doc

【备战】高考数学专题讲座第20讲高频考点分析之三角函数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74 【备战2013高考数学专题讲座】 第20讲:高频考点分析之三角函数探讨 1~2讲,我们对客观性试题解法进行了探讨,3~8讲,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了探讨,9~12讲对数学解题方法进行了探讨,从第13讲开始我们对高频考点进行探讨。 三角函数是高考数学的必考内容,从题型的角度,高考中三角函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同角、和差倍三角函数的应用; 2.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3.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4. 三角函数的综合问题; 5. 三角函数与其它知识的综合问题。 结合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的实例,我们从以上五方面探讨三角函数问题的求解。 一、同角、和差倍三角函数的应用: 典型例题:例1. (2012年全国大纲卷理5分)已知为第二象限角,,则【 】 A. B. C. D. 【答案】A。 【考点】两角和差的公式以及二倍角公式的运用。 【解析】首先利用平方法得到二倍角的正弦值,然后然后利用二倍角的余弦公式,将所求的转化为单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的问题: ∵,∴两边平方,得,即。 ∵为第二象限角,∴因此。 ∴。 ∴。故选A。 例2. (2012年全国大纲卷文5分)已知为第二象限角,sin=,则sin2=【 】 A. B. C. D. 【答案】A。 【考点】同角三角函数和倍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解析】∵为第二象限角,∴。又∵sin=,∴。 ∴。故选A。 例3. (2012年山东省理5分)若,,则【 】 A B C D 【答案】D。 【考点】倍角三角函数公式的应用。 【解析】由可得, ∵,∴。 ∴,故选D。 例4. (2012年江西省理5分)若,则【 】 A. B. C. D. 【答案】D。 【考点】三角恒等变形式以及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 【解析】∵,∴。故选D。 例5. (2012年江西省文5分)若,则=【 】 A. -   B.   C. -   D. 【答案】B。 【考点】二倍角的正切,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 【解析】将等式左边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得,解得。     ∴。故选B。 例6. (2012年辽宁省理5分)已知,(0,π),则=【 】 (A) 1 (B) (C) (D) 1 【答案】A。 【考点】三角函数中的和差公式、倍角公式、三角函数的性质。 【解析】∵,∴。∴。 又∵,∴。∴,即。 ∴。故选A。 另析:, 。 例7. (2012年辽宁省文5分)已知,(0,π),则=【 】 (A) 1 (B) (C) (D) 1 【答案】A。 【考点】三角函数中的倍角公式。 【解析】∵,∴。∴。故选A。 例8. (2012年重庆市文5分)=【 】 (A)(B)(C) (D) 【答案】C。 【考点】两角和的正弦函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将原式分子第一项中的度数47°=17°+30°,然后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公式化简后,合并约分后,再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即可求出值: 。 故选C。 例9. (2012年江苏省5分)设为锐角,若,则的值为 ▲ . 【答案】。 【考点】同角三角函数,倍角三角函数,和角三角函数。 【解析】∵为锐角,即,∴。 ∵,∴。∴。 ∴。 ∴ 。 例10. (2012年广东省文12分)已知函数,且. (1)求的值; (2)设,,求的值. 【答案】解:(1),解得。 (2),即 ,即 ∵,∴,。 ∵。 【考点】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两角和的余弦公式。 【解析】(1)将代入函数解析式,利用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即可解得A的值。 (2)先将,代入函数解析式,利用诱导公式即可得、的值,再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即可求得、的值,最后利用两角和的余弦公式计算所求值即可。 例11. (2012年福建省理13分)某同学在一次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以下五个式子的值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1)sin213°+cos217°-sin13°cos17°; (2)sin215°+cos215°-sin15°cos15°; (3)sin218°+cos212°-sin18°cos12°; (4)sin2(-18°)+cos248°-sin(-18°)cos48°; (5)sin2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