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7).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以新课改理念为依据,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过程的新的教学模式,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历程,从中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合作的精神以及创新与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尝试采用图象法分析实验数据。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 全过程;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中被广泛采用的的 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实验中的失误,实事求是,培养学生严 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能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导体中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难点】? 如何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导体中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实验方法指导 研究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大家陌生吗?什么方法?学生想到:控制变量法 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AVR=10ΩAV A V R=10Ω A V R=10Ω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根据情景中学生自己的方案)。 (3)实验方案——电路图的收集,并请小组代表到前面展示他们的器材选择与研究步骤(如图所示两种实验方案)。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教师巡回指导,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将实验数据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内。 R一定(R=10Ω) 电压(V) 电流(A) (5)分析与论证。学生分析自己的实验数据,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数学的图象法,在坐标(教师提前为学生准备)上描点连线。 U(V) U(V) I(A) A A V R=10Ω (6)学生通过已有的数学知识总结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三、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2)(3)同上 (4)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的过程中,不同的小组用到了不同的实验电路图,因而得到了不同的实验数据。教师可让两组同学将实验数据对比展示在黑板上,请全班同学注意他们的不同(一个能实现控制电压不变,另一个不能)。去伪存真,区别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各自的作用。 U一定(U= V) 电阻(Ω) 电流(A) (5)、(6)同上 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四、分析与论证 实验数据是客观事实的反映,不等于实验结论;实验结论是在数据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的结果。教师选择两组实验数据展示在黑板上,以供分析与论证。引导学生进行因果推理,认识因果推理关系,在控制物理条件下,关注物理条件改变与物理现象变化之间的联系,寻找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特征,培养学生分析简单的因果关系能力。? 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下列问题,逐层概括:? (1)电流与电压两个物理量,是谁随谁变化?? (2)分析表一,可得出什么结论?? (3)怎样分析得出上述的结论?? (4)我们这个结论前提是保持哪个物理量不变?? (5)有人说,这个结论可叙述为“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对吗?? 备注:设计这五个问题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在分析表一的基础上,学生可独立完成分析表二,归纳出此规律。? 学生讨论回答下列问题,逐层概括:? (1)电流与电阻两个物理量,是谁随谁变化?? (2)分析表二,可得出什么结论?? (3)怎样分析得出上述的结论?? (4)我们这个结论前提是保持哪个物理量不变?? (5)有人说,这个结论可叙述为“在电压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对吗? 五、学生总结收获 学生谈本节的体会,包括知识、探究过程中的体会以及在探究中产生的新的疑惑 ,对物理的认识,以及学习方法的体会。 六、板书设计 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 1、探究I与U关系 2、探究I与R关系 在R一定时,I与U成正比 在U一定时,I与R成正比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自己的成功失败之处,更亲自体验了设计探究的过程。在强调“创新、实践、探索”的课程主旋律下,师生应共同营造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课堂。但上课时要解?决好“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一方面,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阶段,必须开展非指导性教学,要“放”,但要善于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学习的兴趣需?要出发,让学生去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切忌将预设的教学目标、自己的经验、态度、价值观强加给学生,管得太死;另一方面,需要老师将学生、教学内容、课堂的际遇等诸多因素纳入教学过程,进行课堂的适当调控,使课堂放而不乱,学习环境和谐。

文档评论(0)

lcf15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