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污水与植物作用 投配污水 与土壤作用 湿地出水 图6-11 天然湿地处理系统示意图 水深30—80cm,净化作用与好氧塘相似,适宜作污水的深度处理 横孔布水管 芦苇 水面 溢流出水 溢流出水 集水沟 隔水层 土壤层 生物膜 苇根 图6-12 自由水面人工湿地 首要条件是使水层保持好氧状态;有机负荷率及水力负荷率较低,有机负荷率介于18—110kgBOD5/ha.d。 碎石 坡度 土壤层 根系层 隔水层 可调水位的集水管 芦苇 穿孔布水管 图6-13 人工潜流湿地处理系统 进水 带孔布水管 碎石 碎石 隔水层 集水管 去出水管 芦苇 图6-14 人工潜流湿地(碎石床) 二级人工湿地 二级植物塘 一级人工湿地 一级植物塘 进水 处理前的星云湖水 星云湖水经人工湿地处理后的出水 除藻情况 进水 一级植物塘 一级碎石床 二级植物塘 二级碎石床 植物砂滤池 浓度 万个/升 273.1 103.3 7.8 2.7 0.4 0.3 去除率 (%) 62.4 35.0 1.9 0.8 0.04 投资、运行费和占地 1、投资处理:1m3投资500元左右。 2、运行费:每日处理1m3费用0.05-0.20元 3、占地:每处理1m3水占地1-2m2。 磷的转化与循环 进水中,含有有机磷及溶解性的无机磷酸盐 白天,PH上升,磷酸盐易于沉淀 夜间,PH下降,磷酸盐易于溶解 c、有机磷在细菌作用下的净化分解——稳定塘能去处磷50-70% 有害物质的转化 a、生物降解作用——微生物对苯、酚、腈、有机染料、农药、多氯联苯 b、吸附与吸收作用:水生植物的根系适于微生物的生长并吸收重金属 c、螯合与沉淀作用 a、细菌、藻类吸收无机磷转化为有机磷(满足生命活动——有机磷) b、溶解性P与不溶解性P的互相转化 (4)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兼性塘的塘底+厌氧塘内 DO=0 水解阶段、 产氢产乙酸、产甲烷阶段 厌氧发酵的三个阶段: 2、稳定塘对污水的净化作用 (1)稀释作用 :风力、水流及污染物扩散的作用--物理过程 (2)沉淀和絮凝作用:SS自然沉降,小SS,微生物絮凝作用 (3)好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异养型好氧菌和兼性菌 (5)浮游生物的作用: 藻类的主要作用------供氧; 浮游生物的主要功能——吞食游离细菌,使水清澈,分泌产生生物絮凝的粘液; 底栖生物——摇蚊摄取污泥层的藻类或细菌,使污泥层数量减少 ; 鱼类------捕食微型水生动物及污物。 (6)水中维管束植物的作用 a、吸收N、P b、富集重金属 c、向塘水供氧 d、根、茎为细菌提供了生长介质。 (1)温度 好氧菌 10-40℃(最佳25-35℃) 藻类存活 5-40℃(最佳30-35℃) 厌氧菌 15-60℃ 35℃、53℃ (2)光照 光照——光合作用的能量,对藻类的产量有影响33--43g/m2.d 光饱和值:藻类对光的利用有限值,Lumen/m2 ; 当日光的强度超过藻类所能利用的光照强度,其有向深层移动的习性; 3、稳定塘净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3)混合(使营养物质与溶解氧均匀分布) 风力 水力搅拌 人工搅拌 (4)营养物质 满足正常的C、N、P、S等 (5)预处理 7.1.3 好氧塘 1、概述 (1)塘深:h=0.5m (2)DO:白天充足,晚上降低 (3)PH:白天上升,夜间降低 (4)生物相:丰富(菌、藻、原生、后生动物) 2、特点 (1)优点:净化功能较高,HRT较短 (2)缺点 进水有必要进行预处理,去除SS,防止污泥沉淀层、占地面积大,含有大量藻类,需除藻。 3、分类 高负荷好氧塘 普通好氧塘 深度处理好氧塘 4、设计 (1)一般规定 ①选址:气温——日照——通风条件 ②需要预处理 ③分格——不能少于两格,分串联或并联 ④混合——是塘水混合的主要动力 ⑤面积≯40000m2,矩形分布,长:宽=2-3:1,塘深1/2处 为设计平面,取0.5m为超高 ⑥处理水回流,定期除底泥,除藻处理 ⑦HRT约为20天 (2)好氧塘的计算 按表面负荷计算 A=QS0/NA (m2) S0 ——kg/m3 原污水BOD5浓度 Q ——m3/d 污水设计流量 NA——BOD表面负荷率kg/m2.d(排水工程P272,表6-1) 7.1.4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