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中国思想通俗讲话》.pdf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钱钱穆穆 《《中中国国思思想想通通俗俗讲讲话话》》 目目录录   增订版补记   自序   前言   第一讲 道理   第二讲 性命   第 讲 德行   第四讲 气运   总结语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补篇    增增订订版版补补记记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成于1955年,此书限于讲演,共分“道理”、“性命”、“德行”、“气 运”四题,其他不及称引。目盲以来多瞑想,十年前欲重印此书,又撰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 补篇》一文,内涵“ 自然”、“ 自由”、“人物”、“心血”、“味道”、“方法”、“平安”、“消化”八题。 后因故未及重印。1987年应 《动象杂志》索稿,又检拾积年随笔札记十二条附入此补篇一 文内。先后体例虽有不同,要皆有助读者自为引申思索。今此书即将重版,特此说明。   1989年9月钱穆补记于外双溪之素书楼 自自序序   思想必然是公共的,尤其是所谓时代思想,或某学派的思想等,其为多数人的共同思 想,更属显然。凡属大思想出现,必然是吸收了大多数人思想而形成,又必散播到大多数 人心中去,成为大多数人的思想,而始完成其使命。此少数之思想家,正所谓先知先觉, 先得众心之所同然。然后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以彼少数思想家之心灵,发掘出 多数心灵之内蕴,使其显豁呈露,而辟出一多数心灵之新境界。某一时代思想或学派思 想,其影响力最大者,即其吸收多数人之思想者愈深,而其散播成为多数人思想者愈广, 因此遂成其为大思想。   若思想脱离了大众,仅凭一二人戛戛独造,纵或深思密虑,穷搜冥索,或于书本文字 上阐述陈说,或于语言辩论上别创新解,或就个人会悟提出独见,或从偏僻感触引申孤 诣,只要是脱离了群众,既非从大多数人心里出发、又不能透进大多数人心里安顿,此等 思想,则仅是少数人卖弄聪明,炫耀智慧,虽未尝不苦思力探,标新悬奇,获得少数聪明 智慧、喜卖弄、爱炫耀者之学步效擎,但其与大多数人心灵,则渺无交涉。则此等思想, 仍必归宿到书本上,言语上,流行于个别偏僻处,在思想史上决掀不起大波澜,决辟不出 新天地。   余居常喜诵 《中庸》,尤爱玩诵其如下所说:“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 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窃谓惟德性乃大众之所同,人人具此 性,人人涵此德,问者即当问之此,学者亦当学于此。只有在大众德性之共同处,始有大 学问。只有学问到人人德性之愈普遍处,始是愈广大。老子曰:“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 妙之门。”亦只有在愈广大处,才见得愈精微。若所见粗疏,则据于一隅,不能尽广大之 量。不能尽广大之量,则彼此之间不能无异同。于是则敌论竞起,互相角立,仅足以相 争,而不足以相胜。大则如吴晋争城,小则如滕薛争长。各有所见,亦各有所蔽,各有所 长,亦各有所短,其病在于不能致广大。若求致广大,则必尽精微。惟有精微之极,始是 广大之由。诚使大多数人心灵同归一致,尽以为是,此必无多言说,无多疑辨,无多创 论,无多孤见。当知能如此说,虽若粗疏,而实尽精微之能事。凡求于言说中树孤见,于 疑辨中辟新论,貌若精徽,而实则粗疏。   南宋陆复斋所谓“留心传注翻榛塞,着意精徽转陆沈”,即对此等离开广大心灵,拘泥 文字言说,而刻意求精微者施针砭。惟致广大而尽精微者,乃始为高明。此高明乃得学问 之极于精徽来,而此学问之所以极于精微,则从体悟到广大德性之玄同中来。故真高明 者,必转近于广大之德性,更易为广大心灵所了解,所接受,而后此高明之思想,遂易领 导群众于实践,故曰“极高明而道中庸。”人人能知,人人能行,此始为中庸之道,此乃本 于广大德性内在之所同趋,所以得成其为高明之极。而此则必其人之学问,到达于极精微 处,而始可得之。决非弄聪明,炫智慧,好为孤明独见者所能。   然则学问即学于此群众,问于此群众,而群众所同,则远有承袭,自古已然。故必温 于故而可以知新,非离于古而始可以开新。不离于群众,斯不离于往古,此之谓敦厚。敦 厚故不炫孤知而崇于礼,礼即大群之习俗公行,自往古一脉相传而积袭以至于今。虽有 变,而不失其常。虽有歧,而不失其通。惟此乃广大心灵之所同喻而共悦,亦广大德性之 所同趋而共安。 《易大传》则曰:“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礼以卑为用,所谓卑之 毋甚高论,使为易行。若论高则与世俗相违,人人惊竦,认为高论。然论高而难行。难行 则与众何涉。与众无涉则决非敦厚之道。若使人鹜于知而不相敦厚,则风薄而世衰。社会 大众共受其苦,然则又何贵而有此大知识,有此大思

文档评论(0)

战隼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