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京通史8226明代卷的联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南京通史·明代卷》遐想 赵望晓 甫得《南京通史·明代卷》(以下简称《明代卷》),如获至宝。不是夸张,的确如此。因为我的《闲聊大明三帝》一书即将完稿,所以对明朝在南京执政的三位皇帝作过一些研究和考证。一口气读完50余万字的《明代卷》,印象深刻,倍受启迪,更有一种“与君同住一个城”的感觉。认真品味《明代卷》,不啻为明初南京的一部大百科全书。《明代卷》作为一部南京历史的史籍,其立足点之高、涉及面之广、剖析度之深,令我在阅读之余,进一步感悟到了大明三帝的励精图治和南京城的博大精深。 一、开国皇帝——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雄才大略。 朱元璋与南京前面7位开国皇帝截然不同,如果说,前面的王朝基本上都是“半壁江山”,那么,朱元璋创建的大明王朝,则是南京历史上唯一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在南京历代开国皇帝之中,朱元璋的传奇堪称空前绝后。朱元璋也是南京历史上最后一位开国皇帝。从洪武元年(1368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国祚276年,共历16位皇帝、17朝。加上南明政权,国祚应该是277年。朱氏祖孙三代在南京当皇帝约53年,其中洪武约31年、建文约4年、永乐约18年。之后,明都迁徙北京。 崇祯十七年(1644年), 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在煤山自缢身亡。之后,明朝 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了一些政权,史称 南明。其中朱由崧(朱由检堂兄弟)于崇祯十七年五月十五日,在南京建立了弘光政权,并坚持了一年,直到1645年五月出逃被清军所俘。由此可见,明朝在南京算是有始有终的了。 洪武一朝,号称“洪武之治”或称“治隆唐宋”。朱元璋以其独有的雄才大略,驱除胡虏,建立了大明王朝。建国后推行发展生产,与民休 \o 查看图片 息的政策,巩固了新王朝的统治。同时,整饬官吏、注重经济,致力国学,“文韬武略,为汉、唐、宋各代君主所不及。(《明史·太祖本纪三》)”。然而,“分封太侈,用刑太繁、求治太急”(《明史·叶伯巨传》),也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其执政期间最杰出的贡献和主要事件可归纳为:九个数字,即:一部法律——《大明律》。二座皇城——南京皇城、中都皇城。三座陵墓——盱眙明祖陵、凤阳明皇陵、南京明孝陵。四大案件——“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蓝玉党案”。五军——中、左、前、后、右军。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o 六部 部。七项创新——廷杖、春联、户籍、锦衣卫、奸党罪、金额大写、四菜一汤。八征——八次征伐北元。九字方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有道是:一部明律贯始终,两座皇城气势宏。三处陵寝供祭祀,四案至今留迷踪。五军六部集中制,七项创新各不同。八次出兵清漠北,九字方针立奇功。洪武之治垂千史,治隆唐宋碑记中。 二、继位皇帝——明惠宗恭闵惠皇帝朱允炆的失踪之谜。 由于皇太子朱标不幸早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就在朱标去世后的第三天,朱元璋召集廷臣商议继承人的问题。朱元璋说:“太子不幸,遂至于此,命也。古云‘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朕第四子(朱棣)贤明仁厚,英武似朕,朕欲立为太子,何如?翰林学士刘三吾进曰:‘陛下言是,但是置秦、晋二王于何地。’上不及对,因大哭而罢。(《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十七)”最后,朱元璋按照传继承统法则,不得已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 建文一朝,史称“书生王朝”或称“右文之主”。建文帝推行新政,重德省刑,锐意文治,崇尚礼教。虽然出现了“四年宽政解严霜”的局面,但是他盲目削蕃,引发靖难,生死未卜。其重要事件可归纳为:“四个一”。即:一策,削藩之策;一难,引发靖难;一宝,凝命神宝;一谜,生死之谜。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燕军在谷王朱橞和李景隆等人的配合下,顺利进入京师(今南京)。当燕王朱棣来到皇宫时,“宫中火起,帝(建文帝)不知所终”(《明史》卷四)。几天后,朱棣登上皇帝位,于是派人四处寻找建文帝的下落,甚至出海寻找。 “有人说皇上(建文帝)从地道出逃了。正统五年(1440年),有位僧人从云南来到广西,诡称自己是建文皇帝,思恩(今广西武鸣北)知府岑瑛将这件事报告了朝廷。审查讯问,原来是钧州(今河南禹州)人杨行祥,年龄已经有90多岁了(这年,如果建文帝活着应该是64岁),将他关进监狱,过了4个月就死了。……从此以后滇、黔、巴、蜀之间,相传有皇上做和尚时往来的踪迹。(《明史》卷四)” 关于建文帝的生死之谜,民间传闻很多。600多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大都没有离开《明史》引导的轨迹和范畴。 “有人说建文帝藏在高僧溥洽处。朱棣便藉其他事囚禁溥洽,而命令给事中胡濙等到处寻找建文帝,长时间未能找到,溥洽被囚禁10余年。(《明史·姚广孝传》)”后来,朱棣听从姚广孝的话,才命令释放溥洽。 “惠帝(建文帝)死于火中,有人说他逃遁离去,各位旧臣中有很多跟从的,朱棣怀疑这件事。永乐五年(1407年),派遣胡濙颁发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