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伤仲永》
—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姓名:冯琼棠
学号:1405130114
班级:13应用心理学(专升本)
许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2014年03月09日
《伤仲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在掌握有关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基础上,加强文言文的
阅读训练,注意朗读的节奏,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准确朗读课文,读懂故事,感悟故事,并通过充分的活动学会合作学习,探究问题,积累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故事
蕴含的道理,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正确处理天资和
后天学习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学生可以准确朗读课文,读懂故事,感悟故事。
(2)通过充分的活动,学会合作学习,探究问题,积累知识。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正确处理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
1、文言文八步教学法。思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评读课文,自主评价作者的观点;品读课文,体味其妙处;延读原文,深化课堂所学知识,拓展视野。
2、讨论法。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通过生生互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大胆发表意见,倾听他人看法,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学会与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学习,这节课我们将深入的学习一下这篇课文。首先我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我们学过的内容,请几位同学来对课文进行无标点朗读,看谁读得好。
金溪民 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 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好,都读得的很不错,下边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说一下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讲的是方仲永从一个五岁能作诗的神通因“不使学”终致“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的故事。
好,同学们掌握的都不错,现在我们就一起继续看看,方仲永是怎么样一步步的“泯然众人”的!。
二、教学过程
(一)请同学们根据译文将课文分一下层次?
第一部分(1、2):叙述方仲永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第二部分(3):作者阐明自己的观点、看法。
(二)自由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四个人为一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仲永的才能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表现在哪?(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第一阶段:童年时期(五岁)- 才思敏捷 – 神童 “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第二阶段:少年时期(十二三岁)- 才思衰退 “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青年时期(又过七年)- 才思平庸 - 常人“泯然众人矣”
2、介绍方仲永的家世有什么作用?
世隶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这句话就刻画出怎样一个形象
仲永父亲贪图小利、愚昧无知的形象。
4、方仲永的父亲为什么不让儿子读书学习?
(1)贪财?(2)目光短浅,愚昧无知
5、从这两个自然段看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
学生通过讨论,师生总结问题答案,通过多媒体展示。
(三)阅读课文第三段,四个人为一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男同学朗读。
2、这一段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议论
3、从这个自然段看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 后天正常的教育。
4、从这一段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才观?
作者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学生通过讨论,师生总结问题答案,通过多媒体展示
(四)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
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幼时阶段详写;理由:这样安排暗含了文章的主旨,是符合作者意图的;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