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丹《庄子》心得.docx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于丹《庄子》心得 于丹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目录 我们的心可以遨游到多远—《 于丹〈庄子〉心得 》自序 1庄子何其人 2境界有大小 3感悟与超越 4认识你自己 5总有路可走 6谈笑论生死 7坚持与顺应 8本性与物性 9心态与状态 10大道与自然 我们的心可以遨游到多远—《 于丹〈庄子〉心得 》自序 在《百家讲坛》录完《〈论语〉心得》的那一天,制片人万卫老师 问我下一个选题讲什么?我几乎没有犹豫地回答:“《庄子》。” 2006年有首歌唱得很红,叫做《隐形的翅膀》。庄子这个名字藏在 我心中很多很多年,蹁跹如蝶,每每在我滞重胶着的时候,透进天心一 线亮光,给我摆脱地心引力的力量。 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庄子》的一句话:“乘物以游心”,但是用了 很长很长的时光也没有想得明白:我们的心究竟可以遨游到多远? 庄子自称写了一卷“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并且放 言:“以为天下沉浊,不可与庄语”,所以我在床头放了好几年陈鼓应先 生的《庄子今注今译》,却一直不敢以为读懂一二。天地大道,法乎自 然,庄子于虚静中挥洒着他的放诞,于达观中流露出些许狡黠,我情愿 用一生的体温去焐热这个智慧的名字,渐行渐远,随着他去“独与天地 精神往来”。 读大三那一年,中文系浩浩荡荡去游泰山,对中国文人而言,秦皇 汉武曾经封天禅地的五岳之尊就是一个成人仪式的圣殿,可以凌绝顶、 小天下、见沧海、现我心。我们一群半大孩子,从凌晨三点就意气蓬 勃,赶着去看泰山日出。自中路而上,两边的石刻碑文像一卷徐徐展开 的大书,古圣先贤端庄肃穆,一重又一重的激励怦怦荡开我们青涩年纪 上正在长成的襟怀,因为相信“登山必自”,所以我们没有人用拐杖助 力,一步步用青春躯体丈量过这条千古励志之路,真真切切体会到“士 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况味,一路晨光熹微,从墨黑的天色里透 出月白、水蓝,直到嫣红姹紫,烧出满天云蒸霞蔚……此一刻,我们刚 好迎着山巅长风,感受了“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 这条迎着生命朝阳的朝圣之路,让我忽然顿悟:这就是儒家的践行之 道,千里之行,积于跬步,直至天下担当。 下得山来,第二天休整,我心中却隐隐悬着一个不甘的愿望,想去 看看传说中的后山。于是一个人偷跑出去,自清晨开始从后山小路独自 攀援。80年代中期的这条路并没有修得太好,常常断路,需要四肢并 用,一路上除了泰山挑夫,罕见游人。然而那是怎样一番山川奢华的气 象啊—遍山葱茏,蓊蓊郁郁,山花肆意烂漫,怒放得不计成本,整座仲 夏时节的泰山,生机盎然,充满了灵动的深情……我心中返响出“天地 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句话,又一 次开悟:鲜有碑铭的后山用自然造化完成了对我生命的另一种成全,阳 光中折射出庄子的微笑。 前山之路是儒,授我以使命,教我在社会人格中自我实现,以身践 行;后山之路是道,假我以羽翼,教我在自然人格中自我超越,心灵遨 游。如果以《三五历纪》中盘古的寓言忖度,中国文化的人格理想当 为“神于天,圣于地”,天地人三才共生共长。那么,儒家给我们一方坚 实大地,道家给我们一片自在天空,人在其中,是以心灵无疆。儒家教 我们承担了重任,而道家让我们举重若轻。 那一年,我十九岁,庄子成为我心中隐形的翅膀。 1庄子何其人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 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远; 他的风格嬉笑怒骂,了无拘囿。 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 解。庄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今天我们来说一个人:庄子。 庄子这个名字历代传诵。大家都知道庄子是一个“乘物以游心”,可 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他上穷碧落下黄泉,嬉笑怒骂,说尽天下 英雄,但其实他的内心并不激烈。 在《庄子》这本书中,都是一些“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 辞”。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 我们关于庄子的生平能够知道的很少很少,最早有确切记载的就是 司马迁的《史记》。庄子是战国时候的宋这个国家的蒙地(今河南商丘 东北)的人。他曾经做过漆园小吏,相当于现在一个保管员。他一辈子 就生活在一个战国纷争、战乱频仍,而到处求贤若渴的一个时代里。他 隐居不仕,终老天年,没有什么社会的名分。 据大概的推测,庄子生活的时间大概在公元前369年到公元前286年 之间,当然也有一说到公元前275年。他具体的生卒年月更是无从知道 了。 《庄子》这本书,历代被奉为经典。但是在所有的先秦经典中,它 也许是最不带有经典意味的,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奇思异 想。 根据《汉书·艺文志》上的记载,《庄子》传世作品应该有五十多 篇,但是到今天我们可以见到的,就只有三十三篇了。这就是晋代郭象 整理出来、流传至今的《庄子》。其中“内篇”是七篇,

文档评论(0)

155****87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