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分类 扁形动物约有7000种,根据形态特征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分为三个纲,即涡虫纲、吸虫纲和绦虫纲。 杆状体:是实质组织内成杆状细胞分泌物凝结而成的坚实杆状结构。当虫体受刺激时,杆状体能排出体外,遇水溶解为黏液,以附着、滑行、捕食或御敌。 涡虫纲 体表被纤毛, 具杆状体。肠发达, 自由生活 吸虫纲 体表无纤毛, 无杆状体,肠道简单, 有口,腹吸盘,寄生 绦虫纲 体表无纤毛, 无杆状体,无肠道, 头节具吸盘,寄生 吸虫纲几种常见种类 1.肝片吸虫:寄生在人,牛,羊动物的肝脏,中间寄 主是椎实螺 2.日本血吸虫:寄生在人的血液,中间寄主是钉螺 3.布氏姜片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中间寄主是淡水 扁卷螺 4.魏氏并殖吸虫:寄生在人,狗等肺中,中间寄主是瘤拟黑螺和锯齿华溪蟹 5.三代虫:寄生在鱼类,两栖类皮肤,鳃 血吸虫病患者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 血吸虫的防治措施 消灭钉螺;管理好人畜粪便;避免接触疫水。 一、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二、扁形动物门的分类 三、寄生虫对寄主的致病作用及其防治原则 一、主要特征 1. 两侧对称 2. 中胚层的形成 3. 皮肤肌肉囊 4. 消化系统 5. 排泄系统 6. 神经系统 7. 生殖系统 1.两侧对称 动物界从扁形动物开始,获得了两侧对称的形式,所谓两侧对称,即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切面可以将身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个部分。因此又称为左右对称。 两侧对称在动物进化上有很大意义。两侧对称的动物,身体有了明显的背腹、前后和左右之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逐渐集中于身体前端,逐渐出现了头部。这种变化引起了机能的分化,比如背面主要司保护机能,腹面主要司爬行、摄食作用,前端能对外界产生迅速、准确的反应等。同时也使运动由不定向变为定向。两侧对称的体制既适于游泳又适于爬行,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中胚层形成示意图 外胚层 内胚层 体腔囊法 端细胞法 中胚层 细胞 囊胚腔 体腔囊 原肠腔 原口 囊胚腔 2.中胚层的形成和意义 中胚层的形成对动物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中胚层的形成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进一步复杂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 (2)中胚层的形成使肌肉组织得到了发展,肌肉系统除有保护功能外,还使运动机能随之增强,加上两侧对称的身体,动物能更快更有效地摄取更多的营养。这样,整个代谢机能也随着增强,从而促进了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的形成发展。 (3)由于运动敏捷,动物能更多的接触各种各样的外界环境,从而促进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进一步发展和集中。 (4)由于中胚层的形成,体内产生了发达的实质组织,具有贮存水分和养料的功能,使动物能抵抗干旱和饥饿。因此,中胚层的形成,不仅促进了动物新陈代谢的提高和器官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而且也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又一个基本条件。 扁形动物中胚层形成了实质组织(parenchyma):网状的合胞体+细胞间质,实质中充满富含营养物质的液体,也被称为间质。实质组织充满在体壁内的器官系统之间,能贮藏水份和养料,机体抗干旱、耐饥饿能力提高了。 实质组织 3.皮肌囊 扁形动物体壁由外胚层形成的表皮与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环肌、斜肌和纵肌)组成,包裹全身,呈囊状,故称为皮肤肌肉囊。皮肌囊除了保护功能外,还有运动机能,加上两侧对称,使动物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去摄食,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发展。 4.消化系统 扁形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咽、肠,但是与腔肠动物一样没有肛门,属于不完全消化系统,食物消化后的残渣经口排出。口、咽是外胚层内陷形成,肠是由内胚层形成的盲管,营寄生生活的种类,消化系统趋于退化(如吸虫纲)或消失(如绦虫纲)。 涡虫的消化系统 扁形动物的肠分为4类: (1)无明显肠道,咽后仅一团吞噬细胞,呈合胞体状; (2)肠呈管状或囊状,不分支,即单肠类; (3)肠管分三主干,一支向前,二支向后,各主干又有侧肓突,即三肠类; (4)无明显主干,呈多分支状肠管,即多肠类。 5.排泄系统 原肾管系统——在身体两侧由外胚层陷入的网状多分枝的管状系统,由焰细胞,毛细管和排泄管及排泄孔组成,排出多余水份,调节渗透压和排出含氮废物 排泄管每个分支末端由帽状细胞和管细胞组成盲管: (1)帽状细胞盖在管细胞上,并伸出二条或多条鞭毛悬垂于管细胞中央腔中; (2)管细胞壁具有许多微细小孔; (3)管细胞后端与原肾管分支相连,原肾管沿途有成对的肾孔开口于身体背方两侧。 帽状细胞鞭毛打动似火焰,故又名焰细胞:鞭毛打动驱动组织中水分进入管细胞,并沿原肾管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