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三、古今异义 1.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钟 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2.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 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 四、词类活用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名词作动词?。??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例句:鱼,我所欲也。 “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2.省略句 例句:向为身死而不受。 “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 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六、虚词 助词 行道之人弗受 此之谓失其本心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代词 呼尔而与之 人皆有之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的 主谓间无意义 助词,无义 他 指羞恶之心 指不辨礼义而受之这件事 2、于:介词 所恶有甚于死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表示比较,比 表示对象,对、对于 1、之: 3、为: 介词: 向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动词: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故不为苟得也 为了 为了 做,接受 做 4、则:连词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表示假设,如果 表示结果,就 而:连词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呼尔而与之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表并列 表转接 表示修饰, 表顺接 表顺接 表顺接 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尊严 自由 名声 正义 分析下列各句中的“义”的不同,并说出你读过这些“义”的感受。 孟子:义我所欲也 三国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岳飞、文天祥:凛然大义 红岩英烈:气贯长虹、义薄云天 A.忠君报国的“忠义”。B.与生俱来的一种本心“羞恶之心”。C.对党对人民对国家坚贞不渝的信念。D.士为知已者死的“仗义”。 (B) (D) (A) (C) 思考、讨论: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延伸、拓展 ?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 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它告诫我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见利忘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有高尚的追求与信仰,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服务社会,造福未来。 1.给下列加色字注音 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 苟得( ) 不屑( ) wù dān ɡēnɡ cù ɡǒu xiè 检测 2、指出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向为生死而不受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向”;从前。 “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无实义。 “辩”通“辨”;辨别。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色的字词。 ①二者不可得兼( )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③此之谓失其本心( ) ④贤者能勿丧耳( ) ⑤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⑥呼尔而与之( ) 同时占有 假使,假如 天性、本性 丧失、丢掉 祸患、突难 助词 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看看意思是否相同?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通“欤”,语气词,表示反问。) (给) (表示修饰,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 ) (但是,表转折) (比,介词。表示比较。 (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九年级数学下册 3.6.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 北师大版.ppt
- 九年级数学下册 3.6.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 北师大版.ppt
- 九年级数学下册 3.8 圆内接正多边形1 北师大版.ppt
- 九年级数学下册 3.7 切线长定理2 北师大版.ppt
- 九年级数学下册 3.9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2 北师大版.ppt
- 九年级数学下册 3.9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1 北师大版.ppt
- 九年级数学下册 3.8 圆内接正多边形2 北师大版.ppt
- 九年级科学上册 1.3 用分解反应制取氧气1 华东师大版.ppt
- 九年级语文上册 10《孤独之旅》 .ppt
- 九年级语文上册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 .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