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二 节 细胞器;核纤层;核 膜;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纤层由核纤肽构成,核纤肽一类中间纤维,分为A、B两型。作用:
1.保持核的形态:
2.参与核膜的组装:在前期结束时,核纤层被磷酸化,核膜解体(其中B型核纤肽与核膜残余小泡结合,A型溶于胞质中)。在分裂末期,核纤肽去磷酸化重新组装,介导了核膜的重建。 ;The Nuclear Pore;染色质的化学组成: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少量RNA
组蛋白带正电荷,含Arg,Lys,属碱性蛋白,共5种,分为:;含有较多天冬氨酸、谷氨酸,带负电荷,属酸性蛋白质。
整个细胞周期都进行合成,组蛋白只在S期合成。
能识别特异的DNA序列,帮助DNA折叠;协助DNA复制;调节基因表达。;巴氏小体(barr
body)。雌性哺
乳动物细胞中一
条固缩化的X染色
体。人的胚胎发
育到16天以后,
出现巴氏小体。;端粒:由高度重复的短序列组成。起细胞分裂计时器的作用。;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三美国人分享,他们的功绩是发现了染色体端粒及端粒酶对染色体的保护机制。承载着各种基因的DNA分子就象一根长长的细线,并依一定规则扭曲成染色体,而端粒就象一顶帽子那样覆盖在染色体末端。
当端粒变短的时候,细胞就开始老化。相反,如果端粒酶一直保持较高的活力,则端粒的长度就能保持下去,而细胞衰老的进程就会被推迟,这种情形可见于癌细胞。相比之下,某些遗传病的机制正是因为端粒酶有缺陷、从而导致细胞受损的缘故。本届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对此予以奖励,等于宣布人类发现了细胞生长的基本机理,这一科学发现,将加快人类研究新的疾病治疗方案的步伐。; 核仁;二、细胞质;1、膜脂;; 甘油磷脂;鞘磷脂;糖 脂 类;糖脂是含糖而不含磷酸的脂类:极性头部为糖基,非极性尾部是鞘氨醇的碳氢链和连于鞘氨醇酰氨基上的脂肪酸侧链,头尾通过鞘氨醇的羟基相连接,在神经细胞膜上糖脂含量较高。
糖脂也是两性分子,其结构与鞘磷脂很相似,只是由糖残基代替了磷脂酰胆碱。
最简单的糖脂是半乳糖脑苷脂,在髓鞘的膜中含量丰富;胆固醇广泛存在与动物细胞膜中,植物和原核细胞中不含(支原???的胆固醇占细胞膜成分的36%)其功能是提高脂双层的稳定性。分子结构包括羟基(极性头部)、类固醇环(环戊烷多氢菲)、一条碳氢链(非极性尾部)。;脂质体(liposome);;2、膜蛋白;①②整合蛋白;③④⑤⑥外周的蛋白
;整合蛋白(内在蛋白或跨膜蛋白)分布于膜脂双分子层中,是两性分子。与膜的结合非常紧密,只有用去垢剂才能从膜上洗涤下来。
外周蛋白(外在蛋白):分布于细胞膜的内外表面,为水溶性蛋白质,靠离子键或其它较弱的键与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或脂分子的亲水部分结合,与膜脂和膜蛋白结合松散,因此只要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甚至提高温度等比较温和的方法就可以从膜上分离下来。
; Robertson 1959 用超薄切片技术获得了清晰的细胞膜照片,显示暗-明-暗三层结构,它由双层脂分子和内外表面的蛋白质构成,总厚约7.5nm。;S. J. Singer(桑格) G. Nicolson (尼克森)于1972根据免疫荧光技术、冰冻蚀刻技术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膜的不对称性;①膜脂的不对称性:同一种脂分子在脂双层中呈不均匀分布,如:卵磷脂和鞘磷脂主要分布在外小页,脑磷脂和磷脂酰丝氨酸分布在内小页。
②复合糖的不对称性:糖脂和糖蛋白只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③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每种膜蛋白分子在细胞膜上都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和分布的区域性。如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M(胞质)侧。;质膜的流动性;膜脂分子的运动;摆动运动: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左右摆动。
伸缩震荡运动:脂肪酸链进行伸缩震荡运动。
翻转运动:膜脂分子从脂双层的一层翻转到另一层。
旋转异构化运动:脂肪酸链围绕C-C键旋转。;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细胞连接是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联结结构。
分为三大类:
封闭连接:紧密连接
锚定连接:粘和带、桥粒
通讯连接:间隙连接
;存在于脊椎动物的上皮细胞间。连接区域具有蛋白质焊接线,由跨膜的蛋白分子构成。
相邻细胞之间的质膜紧密结合,没有缝隙。
主要作用:封闭相邻细胞间的接缝,防止溶液中的分子沿细胞间隙渗入体内,如脑血屏障等。;; 桥粒是相邻细胞间形成的纽扣状结构:通过质膜下的致密斑连接中间纤维;承受强拉力的组织中,如皮肤、心肌。;间隙连接(通讯连接)
存在于大多数动物组织。连接处有2~4nm的缝隙。
基本单位称连接子,由6个相同或相似的跨膜蛋白环绕而成。
注射染料证明间隙连接可允许相对分子量小于1000的分子通过,但通透性是可调节的。如蔗糖、cAM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