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历代科举制度的改革和演变 1、宋代的改革 2、元代的改革 3、明代的改革 4、清代的科举制度 首页 索引 1、宋代的改革 (1)确定殿试制度,皇帝直接控制科举。 (2)设置“别头试”和“锁院”制度,限制考官权力。 (3)建立弥封誊录制,防止考官舞弊 (4)扩大及第名额。 (5)考试周期确定为三年一次。 (6)每次考试分三个阶段:乡试--省试--殿试 (7)确定殿试之后的待遇。 首页 索引 宋殿试图 首页 索引 殿试之后的待遇 按“三甲五等”发榜 第一甲:名列第一,第二等者,赐以“进士及第” 名义。 第二甲:名列第三等者,赐以“进士出身” 名义; 第三甲:名列第四,第五等者,赐以“同进士出身”名义。 首页 索引 告示 首页 索引 2、元代的改革 (1)明定三场: 乡试、省试都各考三场,每场之间相隔三日 (2)确定乡试、省试的具体日期 : 乡试第一场为农历八月二十,会试第一场为农历二月初一 (3)规定考试范围 : 出题范围是《四书》,答题范围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首页 索引 3、明代的改革 (1)确定“三年大比”制度。 (2)考试过程改为四个阶段。 (3)考试的手续更为严密。 (4)确定八股取士的考试形式。 首页 索引 “三年大比” 制度 洪武十七年 (1384年)正式规定每隔三年,举行一整套自下而上的考试步骤。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每逢子、卯、午、酉年的八月举行乡试,称“秋闱”, 每逢丑、辰、未、戌年的二月举行会试,称“春闱” 这些年头称为“大比之年”。 首页 索引 四个阶段的考试过程: 童生试(院试):州县级考试,考中者称为“生员、秀才或相公”,送到省里去参加乡试 ; 乡试:省级考试,每三年一次,八月举行,称“秋闱”,考中者称为“举人”,其中第一名称为“解元”。(发榜图) 会试:中央级考试,在乡试后第二年举行,试期在春季二月,称“春闱”,考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入宫廷参加殿试; 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发榜分为三甲,第一甲的三人,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首页 索引 乡试发榜 首页 索引 八股文体 第一是“破题”,用两句话破题目要义; 第二是“承题”,承接破题的意义而阐明之; 第三是“起讲”,为议论的开始; 第四是“入手”,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 第五是“起股”,又称“提比”; 第六是“中股”,又称“中比”; 第七是“后股”,又称“后比”; 第八是“束股”,又称“束比”。 首页 索引 八股文特点 1、题目取材于四书五经,论述要求代圣人立言 2、文体有严格的格式,考生不得违格 3、采用排偶文字,文体本身集诗、赋、论、 策于一体。 古怪题目:截搭题:“则吾从先进” “其为仁之本欤?子曰巧言令色” 枯窘题:“互乡”、“居”、“其然”、“叟” 首页 索引 5、清代的科举制度 主要是承袭明代,所不同的是 (1)考试科目上,增设了制科和翻译科。 (2)对作弊的防范措施更加严密。 “三场辛苦磨成鬼, 两句功名误煞人” 首页 索引 北京贡院 首页 索引 讨论与思考 ■为什么科举制度能在中国维持1300多年? ■科举制度对中国教育产生了什么影响? ■为什么要在1905年废除? ■对我们今天的考试改革有什么启示? 首页 索引 (四)对科举制度的分析评价 (一)积极意义: 1、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 选士大权归中央政府; 相对保证官员素质; 思想统一于儒学。 2、相对客观公正。 3、一定程度上促进学校的发展 首页 索引 (四)对科举制度的分析评价 (二)消极影响: 1、束缚思想,阻碍学术发展。 2、影响学校教育,使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 3、败坏学风、士风、腐蚀士人思想 4、科场舞弊带来虚伪性。 。 首页 索引 宋真宗《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家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首页 索引 状元梦 首页 索引 科场舞弊 首页 索引 科场舞弊 首页 索引 第六章 宋朝及其以后官学教育的发展 一、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对官学教育的 影响 二、宋以后官学教育的发展 首页 索引 一、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对官学教育的影响 (一)?? 庆历兴学 (二)?? 熙宁兴学 (三)?? 崇宁兴学 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