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第六单元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共37张PPT).pptVIP

人教版八上第六单元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共37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份简介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张謇名言: 常常说,“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的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 家可毁,师范不可毁。 畅所欲言 (1)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到了什么?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口头完成: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图表 荣毅仁 1949年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扶持,实现了新的复苏。荣德生父子加深了对共产党的信任感。荣毅仁在1954年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头顶乌云密布,脚下困难重重 本课考点 状元实业家张謇 南通人 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企业的盛衰是中国民族工业的一个缩影。 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及原因。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及原因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1912年我国的经济结构 1919年我国的经济结构 看图说话: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1)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2)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江沿海地区 (3)整体水平落后 三、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轻、弱、短、小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1)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2)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海地区 (3)整体水平落后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三、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发展原因 发展概况 发展影响 内因 外因 辛亥革命的推动 群众斗争的推动 帝国主义暂放松侵略 著名资本家 发展情况 发展特点 艰难曲折 不平衡 落后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量大 质优 为旧革命向新革命转变提供基础 张謇 周学熙 荣德生 总结 状元张謇有主张,“实业救国”办纱厂。 荣氏兄弟办企业,生产面粉和棉纺。 民族工业步履艰,“三座大山”压身上, 简单产品无力造,日用品前总带“洋”。 “三座大山”不推翻,民族工业无希望。 1、外商企业的刺激; 2、洋务运动的推动 原因 凋谢萎缩 “黄金时代” 萌芽和艰难发展 阶段 时期 1、辛亥革命的作用; 2、一战中,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3、抵制洋货的运动,国货运动的推动。 一战期间 一战后 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卷土重来; 2、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3、国民党发动内战、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洋务运动到清末 (1)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2)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江沿海地区 (3)整体水平落后 轻、弱、短、小 * 1、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学会归纳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 2、通过对张謇、荣氏兄弟兴办的实业兴与衰的了解,使学生感受到张謇等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也认识到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强国的情感。 3、使学生认识到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作为崭新的进步的生产方式,其发展,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 ? 学习目标 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什么是近代民族工业? 中国的民族工业是 如何起步的?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1899年5月23日 1899年5月23日,坐落在南通唐家闸的大生纱厂开工试车了。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它为什么这样引人注目?因为纱厂的创办人张謇,是5年前夺魁的状元。其身份与地位非同常人,作为封建统治阶级敢于首先打破中国近两千多年的“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毅然弃官回乡办厂。那时,中国社会地位的排列顺序是“士、农、工、商”,状元是“士”中的极品,最受人们的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却是被士大夫们看不起的“末业“。一个状元竟然”舍本逐末”,这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怎能不引起轰动呢?更使人感到疑惑的是,当时投资办厂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许多人都赔了血本,不敢再提办厂之事,张謇却反其道而行之,难道他这个状元在办实业方面也比别人技高一筹吗?人们将信将疑。 张謇为什么要从事实业?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 ——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日本与印度有十年内在中国地方增设纺机150万锭之约。……果如所计……十年之后我国棉业岂复有伸展之余地? 江苏南通人,16岁中秀才,32岁中举人,41岁中状元。 张謇 捷 报 贵府少大老爷张謇恭应殿试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