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苏轼专题.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干预社会与思考人生是苏诗中两大突出主题。    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合时宜”的态度,直接以诗歌干预社会,“讥讽朝廷政事阙失”(《乌台诗案》引苏轼语)。其中有些有特殊的政治背景,如《吴中田妇叹》和《山村五绝》等,是针对王安石变法的流弊而作。 苏轼《枯木怪石图》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鎌生衣。 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茆苫一月垅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粃。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 《吴中田妇叹 》 杖黎裹饭去匆匆, 过眼青钱转手空。 赢得儿童语音好, 一年强半在城中。         —— 《山村五绝》其四    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余。以为宁逆人也,故卒吐之。            ——苏轼《思堂记》    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            ——黄庭坚《答洪驹父书》    观苏东坡诗,只是讥诮朝廷,殊无温柔敦厚之气。以此,人故得而罪之。            ——杨时《龟山语录》    在苏轼的诗歌中,最大量也最为人们喜好的是那些通过描绘日常生活经历和自然景物来抒发人生情怀的作品。这些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以庄禅超时空的观照框架理解俗世人生,带有很强的哲理性,因而把古诗中常见的一些题材提升到很高的层次上,诗的内涵显得深厚,同时也表现出旷逸豁达的人生态度。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 《和子由渑池怀旧》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 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题西林壁》    宋诗好说理是普遍的现象,有些作品因此而变得干硬枯燥,苏轼虽然常以才学为诗,但较少给人以这样的感觉;像上述一类优秀之作,则既有深厚的内涵,又不乏诗意情趣。这主要是因为苏轼常常从一个具体环境、具体经历、具体景物中触发思考,善于把哲理与抒情写景熔为一体,善于通过亲切妥帖、富于才思的比喻表现哲理,有理趣而无理障。     在结构方面,苏轼继承了梅、苏、欧以来宋代诗人讲究意脉贯通的特点,诗篇的构成,或以主体的情绪变化为脉络,或以主体所感受到的时间流驶、景物移转为脉络,文理自然。   但他的诗比之前人更少些拘谨,流动感更强,往往在跌宕起伏中,把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  赵翼《瓯北诗话》  在篇幅较长的七言古体诗中,更多表现出苏轼性格中豪放的一面。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 《游金山寺》     苏轼对诗歌的语言,理论上最推崇自然平淡。他对陶渊明抱有一种近似崇拜的心理,认为陶诗的成就在其他所有诗人之上。这多少包涵着追求平衡淡远的精神状态的意味。        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综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