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 言;学习古代文论的目的;学习古代文论的方法;中国古代文论的分期;两大阶段:古代和近代。五个时期:先秦(萌芽产生期);汉魏六朝(发展成熟期);唐宋金元(深入扩展期);明清(繁荣鼎盛期);近代(中西结合期)。(张少康、刘三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古代文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繁荣期的表现:
1.文学理论批评史的研究、撰著;
2.古代文论专家专著的研究;
3.专题研究;
4.特定文学体裁的文学理论研究;
5.中国古代美学论著的撰写;
6.古代文学理论批评资料的搜集、整理、编纂。;讲授手段与方法;授课计划与进度;讲 授 重 点;参 考 书 目;第一编 先秦时期周~秦始皇统一六国(前1064~前221);第一章 先秦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第一节《易经》中所包含的文学观念;第二节《诗经》中包含的文学观念;第三节《国语》、《左传》中的文学观念; “观诗知政”的说法主要集中在《左传》襄公十九年季札在鲁国观乐时所发表的评论。其中有以下一些说法:
○在乐工演奏《周南》、《召南》时,季札说:“美哉!始基(奠定了周代教化的基础)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
○演奏《郑风》时说:“美哉!其细(政令苛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
○演奏《小雅》时说:“美哉!思(忧心)而不贰(背叛),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
;三方面的理论意义:
1.证实了《诗经》中的“诗”与“乐”是相互结合的;(《墨子·公孟》:“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2.先孔时代,存在一种“乐与政通”的观念;(《礼记·乐记》:“声音之道与政通”。)
3.孔子之前,存在一种崇尚中和平正的审美意识。;“三不朽”说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穆叔之论:
“穆叔如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死而不朽,何谓也?’ ……穆叔曰:‘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豹闻之,太上有立德(指政权统治者而言),其次有立功(军人),其次有立言(文人学士),虽??不废,此之谓不朽。’”
;第四节“诗言志”说的提出;总结:《尚书?尧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王室子孙),直而温,宽而栗(严肃),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诗、乐、舞三位一体)
;“志”的内涵;思考题:
中国古代“诗言志”说与西方“模仿说”的比较。
;第二章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
二、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在内称“仁”,在外重视“礼”。内仁外礼,是孔子思想的全貌。
;
三、孔子的诗论
孔子是古代传统诗论的奠基者,他把前此的一些诗论的萌芽系统化、理论化,基本完成了儒家诗论的构架,并以此对两千年诗歌批评产生影响。
孔子诗论包括以下内容:;⒈功利主义的文学观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
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季氏》);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面正对着墙壁而站着)也与?(《阳货》)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父母),远之事君(君上);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强嘴利舌)之覆邦家者。(《阳货》)
;综合而言,由以上孔子所言,其理论有以下几个要点:
a.文学有其存在的价值和高尚的地位。
b.文学可以用于政治及外交事务。
c.文学可以兴、观、群、怨。
d.文学有善有恶。
;2.文质合一论
子曰:辞达(足以达意)而已矣。(《卫灵公》)
子曰:质(朴实)胜文(文采)则野(粗野),文胜质则史(虚浮),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孔子这种以内容为主导,形式与内容并重的思想,是对《周易》中的“言有物”、“言有序”思想的直接继承与发展。;3.重视中和的审美观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放荡),哀而不伤(痛苦)。(《八佾》)
古人凡过分以至于到失当的地步叫“淫”。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云:“乐不至淫,哀不至伤,言其和也。”
朱熹《集注》云:“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者也。”
;4.美与善的关系
在美与善的关系上,孔子主张在善的基础上的美。
子谓《韶》(舜时的乐曲名):尽美(指声音)矣,又尽善(指内容)也。谓《武》(周武王时乐曲名):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 ;5.文学的社会作用
“兴”、“观”、“群”、“怨”四字见于《论语·阳货》篇。
先说兴
何晏《集解》引孔安国语“引譬连类”;
朱熹《集注》云:“感发志意”。
“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