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 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 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 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 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 人言农家苦,望晴复望雨, 乐处谁得知,生不识官府。 鸟 啼 陆 游 你还能举例说明影响物候的四个差异吗? 老师准备的例子: 新疆,冬天比内地冷,夏天比内地热。这是由于经度的差异。 登泰山看日出,冻得发抖。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 有一次去山里参加摄影家协会的活动,去之前,梧桐花已经落了,而到了那里,才开。这是由于高下差异。 白居易在什么地方种荔枝? 在四川忠州(时任忠州太守)。 现在四川有荔枝吗? 没有。 这说明什么问题? 古今物候(气候)有差异。 读下面的诗种 荔 枝白居易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竺可桢的观点: 唐代气候温暖,四川可产荔枝 后来气候变冷,四川荔枝灭绝 ——《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研究》 农谚知多少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泥鳅静,天气晴。 你看那天上的云彩, 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飘得高高, 明天准是晴天。 戴巴棣——《大自然的语言》 你看那水中的蝌蚪, 不就像游动的逗点? 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 春天已来到人间。 戴巴棣——《大自然的语言》 你看那空中飞翔的大雁, 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 秋天就在眼前。 戴巴棣——《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 真是妙不可言。 只要你会观察思考, 随处可以发现。 戴巴棣——《大自然的语言》 参照课文第一段,用恰当的语言描述一下你家乡的四季变化 §1---3 §4---5 §6---10 §11---12 划分段落层次,理清说明顺序 第一部分( ) 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 学. 第二部分( )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局部探究,品味语言 局部探究,品味语言 *品味课文第1段,比较下文,看看哪个开头更好,并说说原因。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明确: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 ; 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你认为这一段哪几个词用得形象生动? 燕子翩然归来。 植物的叶子……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既然“次第”的意思是“一个接一个”,那么可否把它换成“一个接一个”? 不可。 “次第”简练而典雅。 这一段比较典雅的词语还有: 田间草际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年年如是 周而复始 起总结作用的词语是: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摘出文段中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 立春过后 再过两个月 不久 夏季 秋天 寒冬 本段哪些事物属于“大自然的语言”?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花开放 候鸟归来 植物孕育果实 果实成熟 叶子变黄 北雁南飞 昆虫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 局部探究,品味语言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里举了几个例子?这几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的? (1)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2)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3)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第一句后是分号,第二句后却是句号,能否将第二句后的句号改成分号?为什么? 不能。前两句写的是植物,第三句写的是动物,不宜合在一个复句子里说。 前两句是春季物候,第三句是夏季物候。 前两句和第三句句型也不相同。 杏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1节地球上的水课件浙教版.ppt
-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单元复习课件新人教版.ppt
-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2节水的组成课件浙教版.ppt
- 八年级地理上册1.1中国的疆域讲义湘教版.ppt
-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几种常见的力—重力课件华东师大版.ppt
- 八年级地理上册1.2中国的行政区划备课湘教版.ppt
- 八年级地理上册1.2中国的行政区划笔记湘教版.ppt
-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课件浙教版.ppt
- 八年级地理上册1.3中国的人口备课湘教版.ppt
- 八年级地理上册1.3中国的人口教案湘教版.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