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关于西方科学中心之转移的思考—wdy.doc

关于西方科学中心之转移的思考—wdy.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西方科学中心之转移的思考   [基本含义]   科学中心是指某个时期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数目超过同时期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总数的25%的国家或地区。由于当今世界科学中心都集中在西方国家,所以又称为西方科学中心。   当某个国家的科学思想与成果优于现时科学中心的科学思想与成果,从而引领科学文化潮流时,即所谓科学中心转移。科学发展的不平衡过程[历史进程] 从16世纪的意大利到20世纪的美国,在人类近现代史中,世界科学中心先后发生了四次大转移。[或不妨说是科技中心]   1. 意大利曾是世界近代科技和经济的第一中心。第一次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发生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以意大利为先导的欧洲各国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古罗马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成就,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这一时期的意大利产生了但丁、达·芬奇这样伟大的诗人和艺术家,以及哥白尼、伽利略等著名科学家。衰落由于当时共和政权只限于少数几个先进城市,就全国而言没有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同时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科学理论的传播被教会残酷镇压,经济衰落、政治分裂、外患频繁,导致科学逐渐衰落,从而退出科技中心。产业革新、经济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共和政权、文艺复兴2. 从资产阶级革命到科技革命的英国。作为发展资本主义最早国家之一的英国在17 世纪成为了第二个世界科学中心。科学界人才辈出,如牛顿、哈雷、达尔文等重大科学理论也层出不穷。这些先贤的思想精髓使得英国稳居于世界科学中心长达百年,不仅英国受益,也影响着欧洲其他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宗教改革、产业革命3. 启蒙运动引领下的法国。法国的资本主义在17 世纪末兴起,并在科学上登上世界舞台,涌现了一批科学家和重大科研成果,例如著名数学家与力学家拉格朗日、数学家和天文   学家拉普拉斯等。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延伸4. 德国的社会变革与科学。19世纪社会变革的思想推动了整个德国的发展,终使德国成为了第四个世界科学中心。德国特别注重科学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科学技术应用在农业、工业、交通等部门,使其在19世纪7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国。社会改革、德国古典哲学思想运动   5. 包容、创新引领美国科学。美国继承了英国科学的传统和德国科学的体制,贝尔、爱迪生、爱因斯坦等外来科学家也为美国科技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二战以后,美国引领世界科技发展,雄踞世界科学中心无上荣耀的地位,至今已90余年。独立战争、南北战争、自由民主政治体制、经济超前发展、移民文化   [主要学者观点]   早在1929年,英国科学史家丹皮尔在其科学史著作《科学史及其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中提到了“世界科学中心”这个词语,但他并未给出明确界定,也没有归纳出世界科学中心转移顺序,也没有做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1954 年,英国科学学家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描绘了科学活动中心的流动,对科学中心做了定性描述,对科学的历史进程做出整体概括,最早指出从古至今 18 个历史时期的世界技术和科学活动中心。但他并没有对中心转移的原因和规律做出分析。   对近代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现象最体系的归纳是日本科学史家汤浅光朝于1962年得出的。   他给出了科学中心的定义他将各国当时的重大科研成果作为衡量具体科学发展水平的指标,他定义一个国家的科研成果占同时代全世界成果1/4以上者为世界科学中心,并指出科学兴隆期在世界范围内曾按下列顺序转移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他总结得出上述各国的科学兴隆期平均约为80年,并预言美国科学中心地位将至于2000年。这种现象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在科学史上被称为“汤浅现象”。   自从“汤浅现象”被提出后,国内外众多学者、科学史家不断的从各角度着手对“汤浅现象”进行研究,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有一个核心问题,即科学中心形成的原因,是被人们研究最多的。汤浅对导致科学发展不平衡现象的复杂因素的分析显得相对简单,他主要从政治和文化这两个角度分析了科学中心的形成原因。   其后,1974年,我国著名科学计量学家赵红州再次分析了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现象,并总结了各国成为科学中心的原因以及科学自身发展的内部动因--社会科学能力,包括科学家队伍、实验装备、科学教育、名族精神等诸多因素。他提出了当采学科的概念,相关研究是开创性的。   刘则渊、王海山,运用统计方法揭示了哲学高潮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历史过程与关系,抽象总结出英法德“哲学高潮--社会革命--科学中心--工业革命”的模型,得出超前形成的哲学革命是科学革命的一个原因这一结论。   经过统计,陈文华提出了近、现代世界技术活动中心转移现象,各工业国家在科学中心、技术中心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上表现为不同的发展模式。 中国学界冯烨、梁立明基于《科学时间表》等对汤浅当年的计量研究再度进行

文档评论(0)

mbxy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