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计划免疫 根据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特点,按不同年龄进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达到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学习目标 掌握接种反应进行及时处理 一、计划免疫的内容 1岁内必须接种 卡介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 麻疹疫苗 百白破混合制剂 乙肝疫苗 接种程序 二、接种前注意事项 发热、早产、营养不良、体重2500g,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器质性疾病的婴儿应暂缓接种 有明确过敏史和免疫功能缺陷者不接种 空腹不宜接种疫苗; 腹泻,4次/日不宜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 按照规定程序、接种日期进行接种 接种部位皮肤有异常者 三、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接种后休息15-30分钟,无异常再离开 注射后2-3天内避免剧烈运动 多喝水,保持局部清洁 暂时不要洗澡,以防局部感染 四、预防接种反应 局部反应 炎性表现:一般在接种后24h左右局部发生红、肿、热、痛等现象。局部红肿直径<2.5cm者为弱反应,2.6-5cm为中等反应,>5cm者为强反应。强反应有时可引起局部淋巴结肿痛、淋巴管发炎等。局部红肿及疼痛多数在1-2天自行消退 四、预防接种反应 全身反应 以发热为主的反应。一般在接种死疫苗一天内出现,体温在37.5℃左右为弱反应,37.5-38.5℃为中等反应,38.6℃以上为强反应。除体温升高外,还可有头痛、恶心、腹泻等症状。一般在1-2天内消失 四、预防接种反应 异常反应 晕针 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皮疹 全身感染 生长是指小儿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的长大,可测出其量的增加;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为质的改变,两者不能截然分开,统称为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 宫内生长发育 生物因素、心理因素、行为因素 宫外生长发育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均衡膳食、充足的睡眠、适度运动、情绪等) 体重测量 身高测量 头围测量 胸围测量 ☆ 体 重 体重(最常用、最易获得) 出生体重:3kg 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 1个月:增加至少800~1000g 1岁:9kg 2岁时:12Kg 6个月内:体重(kg)=出生体重十月龄×0.7(kg) 7~12个月:体重(kg)=6+月龄×0.25 2岁时:12Kg 2岁~12岁:体重(kg)=年龄×2+7 调整磅秤至零刻度 婴幼儿空腹且排空大小便 采取正确的姿势:1岁以内采取卧位,1-3岁采取坐位 脱去宝宝外衣、鞋袜和帽子,只穿背心和短裤,使其安静的位于体重计的中央 读数:精确到小数点2位(千克为单位) 记录:连续测量3次,用2个相近的数字的平均数作为记录数字 ☆身 高 出生时约为50cm,6个月时为65cm,1周岁时为75cm,2岁时身长约85cm 2~12岁身长的估算: 身高(cm)=85+(年龄-2)×7 =年龄×7+70(cm) ●卧式测量 将量板放在平坦的地面上或桌面 脱去婴儿鞋袜,穿单衣仰卧于量床底板的中线上 固定小儿头部使其接触头板、扶正:婴幼儿面部向上,两耳在同一水平线上,两侧耳廓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与量板垂直 测量者左手按住两膝使腿部伸直--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双足跟 读数正确,并记录(量板两侧数字应一致,数据保留至小数点后1位)(测量3次,同体重方法) 注意保暖,及时穿衣服 ●立式测量 身高计的校正:检查和校正身高计到零点,立柱应直立,无晃动;选择平坦靠墙的地方放置;立柱的刻度面向光源,便于读数 幼儿光脚,立正姿势(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度)站于底板上(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骨间与立柱接触)两眼平视前方,耳屏上缘与两眼眶下缘最低点呈水平位 测量者站在右侧,将水平板轻轻沿着立柱下滑,轻压于幼儿头顶 读数:两眼应与压板平面等高,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连续测3次,取2个相近数字的平均数作为记录数字) 整理:测量完毕,立即将水平板轻轻推至安全高度 (注:严格掌握“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平”的测量姿势要求;水平压板与头部接触时要松紧适宜) 身高、体重的测量时间 6个月以内 体重/月;身高/3个月 6个月以后 体重、身高/3个月 及时记录 ☆ 头围 出生时约为34cm,6个月42cm,1岁46cm,2岁48cm,5岁时50cm 头围过小称小颅 头围过大可能有佝偻病、脑积水等 ☆ 头围 测量者位于婴幼儿的前方--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将软尺的零点放在眉弓连线的中点上)--软尺从右向后经过枕骨粗隆处绕回零点--读数正确,并且记录(软尺紧贴宝宝皮肤,不要打折) 头 围 测 量 ☆ 胸 围 出生时约32cm ,比头围小1~2cm, 第一年:增加12cm 第二年:增加3cm 第三年:增长1~2cm ☆ 胸围 让婴儿平躺在床上,两手自然平放(3岁以下)-左手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右乳头下缘-向右后经背部两肩胛骨下缘绕胸围-圈回至零点-平静呼、吸时读数2次-读数正确,并记录-注意保暖,及时穿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