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年韩愈《送王秀才序》讲稿范文
送王秀才序
?
韩愈
?
吾常以为孔子之道,大而能博,门弟子不能遍观而尽识也,故学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其后离散分处诸侯之国,又各以所能授弟子,原远而末益分。
?
盖子夏之学,其后有田子方;子方之后,流而为庄周。故周之书,喜称子方之为人。荀卿之书,语圣人必曰孔子、子弓。子弓之事业不传,惟《太史公书·弟子传》有姓名字,曰:馯臂子弓。子弓受《易》于商瞿。孟轲师子思,子思之学,盖出曾子。自孔子没,群弟子莫不有书,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故吾少而乐观焉。
?
太原王埙示予所为文,好举孟子之所道者。与之言,信悦孟子,而屡赞其文辞。夫沿河而下,苟不止,虽有迟疾,必至於海。如不得其道也,虽疾不止,终莫幸而至焉。故学者必慎其所道。道於杨、墨、老、庄、佛之学,而欲之圣人之道,犹航断港绝潢,以望至於海也。故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今埙之所由,既几于知道,如又得其船与楫,知沿而不止,呜呼,其可量也哉!
?
《送王秀才序》是韩愈对于自己道统理论的集中阐发,具体写作时间已不可考。将此篇与更著名的《原道》对比,可见二者颇多相通之处。据对《原道》的考证:
?
“此卷多不得其年月。程伊川曰《原性》等文多少时作。按公上李巽书曰‘谨献旧文一卷,扶树教道,有所明白’。或曰此语当指《原道》等文也。公上书之日正在江陵,年未四十,以《原道》等为旧文,盖所作旧矣。”
?
可知《原道》大致是韩愈四十岁以前壮年时期作品。细究本文,文中效仿佛教“法统”提出自己的“道统”体系,并且文末“其可量也哉”可见韩愈已有一定官位,对比史料,贞元十二年(796年,28岁)七月,韩愈因受宣武节度使董晋推荐,得试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出任宣武节度使观察推官。韩愈在任观察推官三年间,在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的同时,利用一切机会,极力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的主张;贞元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荐张籍;元和元年(806年,38岁)六月,韩愈奉召回长安,权知国子博士。元和初年,李翱担任国子博士。这一段时间韩愈屡屡升迁,宣扬自己儒学观念的同时,大力推举后进,与《原道》和《送王秀才序》的精神特质是相符的,故我认为,本文大致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
再说“道统”。《汉书·艺文志》:“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两汉以后的儒家思想不断受到佛、道二教的冲击,儒家内部亦有理论分歧,本身缺少一个可以统摄其全部思想学说的核心概念,思想哲理化程度同样不高。韩愈的道统学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以补短板。
?
其实“道统”二字并非出自韩愈,其真正的提出是在朱熹:若只谓‘言忠信,行笃敬’便可,则自汉唐以来,岂是无此等人,因其道统之传却不曾得?亦可见矣。(《朱子语类》卷十九)《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四书集注·中庸章句序》)。
?
朱熹将最早合讲道统二字。韩愈,更多是作为这一理论的奠基人。
?
韩愈明确提出儒家有一个始终一贯、有异于佛老的道:
?
“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原道》,《韩昌黎全集》卷十一)
?
当然,这个道也不是韩愈发明的,而是韩愈对《中庸》内容的阐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率性之谓道”一语虽然有说明“道”的概念的意味,但其语义却过于朦胧。朱熹《中庸章句》在“率性之谓道”句下解释说:“性即理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则其日用事物之间,莫不各有当行之路,是则所谓道也。”《朱文公全集》卷七《读大纪》:“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以为天,地得之以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而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
韩愈的儒者之道,概括地说,就是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仁义道德。“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千百年来,传承儒家此道者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这个传承系列类似于佛教所说的法统,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也即朱子所说的道统。《原道》中描述了一个由尧舜至孔孟的道统传递谱系: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韩愈试图把“道”从经验性的历史过程中剥离出来。
?
回到本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