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批评人的75个技巧
圣礼
海天出版社
目录
1.忌不揭别人的伤疤
2.及时关注
3.点到为止
4.不找人对质
5.就事论事
6.要注意场合
7.不要斤斤计较
8.不刨根问底
9.不讲刺儿话
10.直接批评有益
11.注意保密
12.要使对方有所准备
13.要有理有据
14.照顾别人的自尊心
15.不要纠缠不休
16.要当面批评
17.直话直说
18.不要对比
19.不可声张
20.严于律己
21.要讲道理
22.划清范围
23.语言要恰到好处
24.做好善后事情
25.给人思考的时间
26.讲求公正
27.不要心怀恶意
28.有针对的批评
29.调节氛围
30.把握最佳时机
31.掌握每个人的特点
32.替他人考虑
33.以事实为依据
34.用事实来说话
35.迂回行动
36.旁敲侧击
37.表示关爱
38.用商量的方式
39.先扬后抑
40.相互比较
41.扬善抑恶
42.似褒实贬
43.造出声势
44.分析利弊
45.正面引导法
46.活跃气氛
47.假定其是正确的
48.直奔主题
49.鼓励的方式
50.解脱的方式
51.诱导的方式
52.行动的方式
53.体谅的方式
54.建议的方式
55.特殊的批评
56.工作时批评的方式
57.怎样批评上级
58.怎样批评下级
59.同事间如何开展批评
60.改一改“挑毛病”的态度
61.有效批评实例
62.怎样去批评
63.批评的内容
64.虚心接受批评
65.如何去改变
66.对误解要解释
67.对批评要判断正误
68.保持冷静
69.立即行动
70.以行动来说话
71.感激指教
72.辨别真伪
73.不要记恨批评
74.对批评要有所行动
75.了解批评者的意图
1.忌不揭别人的伤疤
有一个劳教过的青年当上了部级劳模。这本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人,
可一位领导同志在这个青年出现了一个一般性错误的时候,很不注意方
法,揭了他的短。这几乎断送了这个青年的前程,差一点致使他重新走
上犯罪道路。我们过去也搞过“查三代”,谁有了错误总要找阶级根源,
陈年老账一起算,叫人翻不过身。这是打击人的办法,并不利于团结更
多的人。旧事就是旧事,如果与现实发生的事情没有必然联系,就不能
牵强附会硬去联系。就是确有必然联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不能直
接拿来联系,这很容易伤人。这里还有一个思想方法问题。当我们看一
个人的毛病、问题时,对其长处、优点就容易视而不见。这种片面性又
导致了一种情况,某人一旦犯了错误,历史问题便马上萦回脑际,新老
问题缠在一起,新账老账便容易一起算了。自然,在一个同志错误比较
严重,并已有所认识的时候,适当地从历史角度分析其错误发展过程也
是有益的,必要的,但这要十分慎重。在涉及旧事的时候,一定要调
查、了解清楚,不能有一丝的差错。而且应该本着探讨的精神,留有余
地地帮助分析、提高。否则,一旦出现失实,对方就会得出领导抱有成
见的结论;有了这个结论,长时间的关系障碍也就在所难免了。
2.及时关注
批评只是解决思想问题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当一个人受到批评
后,在心理上会产生疑虑情绪:是不是领导对我有成见?带着这种情
绪,他会特别留心领导的有关言行,从中揣测领导对他的看法。当发现
领导不理睬他时.他就会认为领导对他有成见;当你无意中批评到与他
相似的问题时,他会神经过敏地认为你又在讲他,又在与他过不去。为
了消除这种猜忌心理,我们在批评之后,要细心观察他的变化,对他表
示关心和体贴,有了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有了困难,及时给予帮
助等。这样才能有助于消除猜忌心理,达到批评的目的。
3.点到为止
应该说,不管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对待犯了错误的同志,都要有个
等待的过程。如果一经指出就认识清楚,很可能就不会犯错误了;就是
那些一经指出就承认错误的人,对自己也不都是有清醒认识的。所以,
话不可不说,说到为止。一次不行可以再次,逐渐引导,深化教育。最
后达不到效果,还可适当等待。其实,一次错误只进行一次教育,就说
能达到很好效果了,这种事本身就值得怀疑。
4.不找人对质
有些人很要面子,往往计较错误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寻找辩解的理
由,甚至找他人对证,似欲澄清某些事实。对此,批评者最好采用模糊
处理的办法,不要叫对方扯了进去。可以讲大不讲小,可以讲道理不讲
过程,话也是说到为止。对方能意会的则不点明,不能接受的则暂且回
避。如果对方情绪能够缓解下来,那么采取一些较为轻松的、似如幽默
的方式进行适当的批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有些错误者连最基本的
错误事实也不承认。对此,领导者自然要掌握事实情况,但还是尽可能
避免面对面的对证为好。对证可能达到一时的效果,但从长远看,很可
能播下怨愤的种子;嘴上服输并不等于心里服气。
5.就事论事
批评人应尽量准确、具体,对方哪件事做错了,就批评哪件事,不
能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