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沉积构造的研究意义 确定沉积环境 分析恢复水流系统、指出水流状态 确定地层的顶底和层序 三.沉积构造的分类 (1)按形态划分 (2)按沉积岩形成阶段划分 (3)按成因划分 (1)按形态划分 ①层理构造 ②层面构造 ③结核 (2)按沉积岩形成阶段划分 ①沉积的 ②成岩的 ③后生的 (3)按成因划分 ①物理成因的沉积构造 ②化学成因的沉积构造 ③生物成因的沉积构造 第二节 物理成因的沉积构造 一、流动构造 二、准同生变形构造 三、暴露成因的构造 (一)波痕(ripple mark) 波 痕 要 素 1、浪成波痕(wave ripple) 2、流水波痕(current ripple) 3、风成波浪 (aeolian ripple) 4、修饰波痕和叠置波痕 5、波痕的研究意义 波痕在不同沉积环境中的分布 6、波痕的研究方法 (五)层理(bedding) (4)其它类型的交错层理 ①爬升波纹交错层理(climbing ripple bedding) ②羽状交错层理(herringbone cross bedding) ③浪成波纹交错层理(wave-ripple bedding) ④冲洗交错层理(swash cross bedding) ⑤侧积交错层理(epsilon cross bedding) ⑥丘状交错层理(hummocky cross bedding) ⑦洼状交错层理(swaley cross badding) ⑧风成交错层理(aeolian cross bedding) (六)叠瓦状构造(imbricated structures) 第二节 物理成因的沉积构造 一、流动构造 二、准同生变形构造 三、暴露成因的构造 (一)负载构造(Load structure) (二)球枕构造 (三)滑塌构造(slump structure) (五)碟状构造(dish structures) (六)坑丘构造(pit and mound structures) 第二节 物理成因的沉积构造 一、流动构造 二、准同生变形构造 三、暴露成因的构造 (一)雨痕及冰雹痕 (raindrop impression hail print) (二)泥裂(干裂)(mud crack) (三)流痕(current mark) (四)泡沫痕(foam impressions) (一)晶体印痕与假晶(crystal imprints and crystal pseudomophos) (二)鸟眼与窗孔构造(bird-eye, fenestral structures) (三)示顶底构造(geopetal structure) (二)叠锥构造(cone-in-cone structures) (一)结核(concretion) (二)葡萄状构造(cluster structures) 一、生物遗迹构造 生物遗迹构造是指生物活动而产生于沉积物表面或内部并具有一定形态的各种痕迹。包括生物生存期间的由生物运动、居住、觅食和摄食等行为遗留下的痕迹,所以又称痕迹化石或遗迹化石。 第五节 沉积岩的颜色 一、沉积岩颜色的成因类型 二、引起沉积岩颜色的原因 三、颜色的意义和描述方法 一、沉积岩颜色的成因类型 继承色 自生色 次生色 1、继承色 2、自生色 3、次生色 二、引起沉积岩颜色的原因 1、灰色和黑色 2、红、棕、黄色 3、绿色 三、颜色的意义和描述方法 2.描述方法 塞拉克(Seilacher, 1964)根据动物习性特征 一、生物遗迹构造 停息痕迹(resting) 爬行痕迹(crawling) 觅食痕迹(grazing) 进食痕迹(feeding) 穴居痕迹(dwelling) 痕迹化石的基本类型(裴蒂庄,1972) 痕迹化石是判断沉积环境的良好标志 二、生物扰动构造 底栖生物的活动使沉积物遭受破坏,而形成不具有确定形态的生物扰动现象,这类构造—生物扰动构造 各种生物扰动构造及其演变 扰动强度增大 三、生物生长构造—叠层构造 具有叠层构造的岩石称叠层石(stromatolite)。 由两种基本层组成:(1)富藻纹层,又称暗层,藻类组份含量多;(2)富屑纹层,又称亮层,藻类组份少。 两种基本层叠置出现,即形成叠层构造。 它是由蓝绿藻细胞分泌粘液质捕集和粘结沉积质点而成的。 三、生物生长构造—叠层构造 叠层石的形态变化多样,明显地受环境因素的制约。基本形态有层状、波状、柱状及锥状。 叠层石的形态与水动力条件有关 四、植物根痕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