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谢并称对其文学范型流变的影响兼论陶谢‘田园’‘山水’诗类空间.PDF

陶谢并称对其文学范型流变的影响兼论陶谢‘田园’‘山水’诗类空间.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東華人文學報 第九期 2006 年 7 月 頁 69-110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陶謝並稱對其文學範型流變的影響── 兼論陶謝「田園」、「山水」詩類空間書寫的區別 * 王文進 提 要 中國文學史上向有一種以詩人對舉相稱的傳統。如陶謝、李杜、韓柳、 元白、蘇黃、蘇辛等。但是在這些對舉的作家中以陶謝對舉的議題最為錯綜 複雜。陶謝對舉出現之前,原為顏謝並稱,而後又有二謝、鮑謝穿插其間; 表面上看來,陶謝對舉似乎一直以謝靈運為重要的隱性主軸,但實際上,謝 靈運一旦和陶淵明對舉之後,卻處處成為陶淵明巨燭映襯下的背景人物。首 先是在慧遠蓮社故事系統中,成為「心亂」的負面教材;其次在中國仕隱傳 統中,謝靈運一旦和陶淵明並列,又成為仕隱出處失節的瑕疵者;即使在文 學形象的對比中,謝靈運也成為雕琢繁蕪的集大成者。 當然,陶謝並稱對於謝靈運形象的影響也並不完全是負面的。最明顯的 是在並稱的對照中,陶淵明一旦被聚焦於田園詩的光譜中,謝靈運則微妙地 被推舉成山水詩的代表,終而發展成中國文學中田園與山水的兩大詩類。本 文意在詳述其發展的過程,並探究個中原具的質素。 關鍵詞:陶淵明、謝靈運、陶謝並稱、山水詩、田園詩 *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69 東華人文學報 第九期 陶謝並稱對其文學範型流變的影響── 兼論陶謝「田園」、「山水」詩類空間書寫的區別∗∗ 一、前 言 中國文學史上向有一種以詩人對舉相稱的傳統。如陶謝、李杜、韓柳、 元白、蘇黃、蘇辛等。這些對舉的形式背後各有其不同之原因,如李杜並舉, 最初是論二人文學之優劣,白居易〈與元九書〉:「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 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又云:「杜詩最多,可傳者千餘篇,至於貫 穿今古,刻縷格律,盡工盡善,又過於李。」1即因於此而開出李杜並舉共論 的議題。 而韓柳並稱的討論並非始自唐代當世,係與宋代提倡古文運動的發展有 密切的關係,宋人穆修在〈唐柳先生集後序〉云:「唐之文章,初未去周、 隋五代之氣,中間稱得李杜,其才始用為勝,而號專雄歌詩,道未極其完備, 2 至韓、柳氏起 ,然後能大吐古人之文。」此乃以二者於古文上的成就而推崇 之;其它複合形式的討論亦各有其不同之因素,如元白是以詩作相互應和酬 3 4 唱 ,於是被相互並稱, 蘇黃是因其詩作具有相同的質性於是被並舉; 然而 不論其質性如何 ,二家的文學質量應該是旗鼓相當,相提並舉對於二人的文 學造形必然互相影響,成為文學史上的複合形式。 ∗∗ 本文曾經於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舉辦之「第二屆文學傳播與接受國際學術研討會」2006 年 3 月24 日至25 日)中宣讀,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陳昌明教授惠賜高見,修訂後經《東 華人文學報》兩位審查教授指正,增益拙文,謹此一併致謝。 1 朱金城,《白居易集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頁2791 。 2 《柳宗元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頁1444 。 3 白居易,〈餘思未盡加為六韻重寄微之〉:「詩到元和體變新。」並自注:「眾稱元白為千字 律詩,或號元和格。」引自朱金城,《白居易集箋校》,頁1532 。 4 《宋史‧黃庭堅傳》云:「庭堅於文章尤長於詩,蜀、江西君子以庭堅配軾,故稱『蘇、黃』」。 引自《宋史 ‧黃庭堅傳》(台北:鼎文書局,1994),頁13110 。 70 陶謝並稱對其文學範型流變的影響 陶謝並稱的演變及流傳情況較為特殊 ,其本身即是一種美學鑑賞史的描 繪 ,乃後人依不同的思維形式,或受之於時代氛圍的影響,或因之於個人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