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养分资源管理及科学施肥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讲 养分资源管理与科学施肥技术 主讲: 冯文兰 第五讲 养分资源管理与科学施肥技术 §5.1 概述 §5.2 施肥的基本原理 §5.3 植物营养与施肥 §5.4 肥料的生产和消费情况概述 §5.5 生物肥料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5.6 肥料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组合模式 §5.1 概述 §4.1 概述 植物是人(动物)的粮食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 §4.1 概述 §4.1 概述 §4.1 概述 §4.1 概述 §4.1 概述 不合理的施肥——产量降低; 不合理的施肥——农产品的质量下降; 不合理的施肥——环境污染; 不合理的施肥——温室气体; …… §5.2 施肥的基本原理 气态 CO2、O2、H2O 离子态 阴、阳离子 分子态 氨基酸、尿素 §5.3 植物营养与施肥 §5.4 肥料的生产和消费情况概述 §5.5 生物肥料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5.6 肥料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组合模式 §5.6 肥料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组合模式 §5.6 肥料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组合模式 思考题 0.03 1.0 14.0 0.14 2.3 17.1 37.0 28.8 63.8 不施Cu 10.0(soil) 0.04(leaf) 籽粒数/g.m2 穗粒数 穗数/m2 处理 (CuSO4/kg.hm2) 缺铜土壤上叶面施铜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3)影响根外营养效果的因素 1)溶液的组成(根据追肥的目的) 2)溶液浓度及pH(决定吸收的速率和数量) 3)叶片(双子叶植物、叶片背面) 4)溶液湿润叶片的时间(保持湿润30-60min) 5)喷施部位及次数(决定于韧皮部中养分的移动性) 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3、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转和利用 (1)养分的运输方向 养分及同化物(经导管或管胞)往地上部; 叶片中形成的同化物以及再利用矿物质(经筛管)往植物其它部位。 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2)养分的重新分配与利用 **矿质元素重新分配的难易程度 再利用程度强的元素 指通过韧皮部而运转的离子,元素可由老叶向新叶转移,缺素症由老叶开始。N、P、K、Mg、Cl; 再利用程度较差的元素 其缺素症,首先出现在幼叶上,再现在完全展开的叶片或老叶片上。S、Zn、Cu、Mn、Fe、Mo; 难于再利用的元素 主要在木质部由下往上随蒸腾液流而运输,出现在顶叶和新叶。Ca、B 根系所吸收的养分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植物体内的养分可以重新分配,称养分的再分配。 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形态特征 生理生化特性 生育特点 内因 外因 (环境因素) 光照 (蒸腾作用、能量、酶的诱导和代谢途径 ) 温度 水分和通气条件(Eh) 酸碱度(影响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 离子浓度 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离子拮抗作用、离子协助作用 ) 五、影响植物对养分吸收的因素 六、施肥的基本理论 1、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 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 ① 理论上,A. 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 B. 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 C. 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 ② 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意义: 2、养分归还学说 施肥的基本原理: ——为恢复地力和提高作物单产,通过施肥把作物从土壤中摄取并随收获物而移走的那些养分归还给土壤的学说。 Justus Liebig 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 养分归还方式: 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则可取长补短,增进肥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之路。 六、施肥的基本理论 不同植物的营养元素归还比例 不必要归还 铁、锰 30 高度归还 依土壤和植物而定 钙、镁、硫、硅 10~30 中度归还 重点补充 氮、磷、钾 10 低度归还 补充要求 需要归还的营养元素 归还比例/% 归还程度 六、施肥的基本理论 3、最小养分律(木桶理论) 植物产量受土壤中某一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性因子制约的规律。 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 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 六、施肥的基本理论 4、报酬递减率 在其它生产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单位肥料的作物增产量却呈递减的趋势。 意义:①揭示了作物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一般规律;②第一次用函数[Y=A(1-e-cx)]关系反映了肥料递减规律;③使肥料使用由经验型、定型化走向了定量化。 实践中告诫我们:施肥要有限度,不是施肥越多越增产,超过合理施肥量上限就是盲目施肥。 六、施肥的基本理论 5、因子综合作用律 (1) 作物丰产

文档评论(0)

beautye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