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7 / NUMPAGES17
附件
《化妆品中铅含量的测定》实验室比对计划结果报告
一、前言
本报告是对实验室比对项目《化妆品中铅含量的测定》的总结,汇总了该项目各参加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二、计划的特点
1.目的和意义
本次计划的目的是考察评价参加者检测化妆品中铅含量的准确性,通过比对活动促进实验室该类测试项目检测技术的提高。
2.参加实验室的范围
本次比对计划共有23个实验室报名参加。参加的23个实验室中有10家省内的药检所、4家生产企业、1家分析检测机构、省所1个检验室及外省的药检所7家。
3.测试项目和要求
本次比对推荐的方法为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 年版)卫生化学检验方法四(第一法)。如实验室采用非标准方法需对检验方法进行描述。本次比对计划要求实验室按照日常检测程序和方法检测样品中铅的含量。
4.比对样品描述
本次比对使用的为一分割水平对样品,向每一参加者提供两瓶乳液,每瓶装量约40g,采用透明塑料瓶封装,样品随机编号。样品在发放前已进行了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相关数据见附录B,结果表明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均符合要求。本次比对结果报告中出现的离群值不是由样品之间或样品本身的差异所致。
三、结果评价原则
本次比对计划统计分析采用稳健(Robust)统计技术处理,即采用稳健统计的中位值作为指定值,标准化四分位间距(NIQR)为能力评定标准差,计算各实验室的Z比分数(ZB实验室间Z比分数,ZW实验室内Z比分数)。
S = (A + B)/ 和 D =(A ? B)/ (保留D的+或-号)(A、B分别为低、高浓度样品的测定结果)
通过计算每个实验室的结果对的标准化和及标准化差值,可以得出所有的S 和D的中位值和NIQR,随后计算实验室间Z 比分数( ZB )和实验室内Z 比分数(ZW ),即
ZB= 和 ZW=
本计划以下列准则评价参加者的结果,即:
∣Z ∣≤2 满意结果
2∣Z ∣3 有问题
∣Z ∣≥3 不满意或离群的结果
结果评价
1.统计参数汇总
本次比对计划的检测结果统计参数汇总见表1。
表1 检测结果统计量汇总表
检测项目
样品
结果数目
中位值(%)
中位值
标准化IQR
MS
MD
标准化IQRS
标准化IQRD
化妆品中铅的测定
1
23
23.840
44.06
10.37
2.19
0.98
2
23
38.480
2.统计结果情况综述
本次比对计划共收到23家反馈结果,共有15家结果满意,3家结果不满意,5家有问题,各占总数的65.22%、13.04%和21.74%。不满意结果及有问题结果实验室代码见表2。
表2 有问题结果及不满意结果实验室代码汇总表
实验室代码
结果有问题
08、15、17、19、20
结果不满意
03、14、21
技术分析和建议
本次比对是测定化妆品中铅的含量,作业指导书推荐的方法是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 年版)卫生化学检验方法四(第一法),所有参加的实验室均采用了该方法。根据各参加实验室提供的原始记录,结合本次比对采用的检测方法的特点,对本次比对进行结果分析及建议如下:
1.硝酸对消解的影响很大,不同品牌有时结果不一致(可能所含杂质不同),有时会造成空白值偏高,有的实验室采用异常数据并进行了计算,造成了结果较大的偏差;
2.试剂存在一定背景值,对于高低含量样品影响程度不同,导致ZW偏大;
3.有的单位在绘制标准曲线时,一半吸光度值都是负值,建议先调零后再进行测定。计算浓度时,若空白是负值,建议减零;
4.不恰当地加入还原剂。盐酸羟胺为同一待测液测定铅、汞时加入的还原剂,其目的是还原过量的硝酸,从而减少汞测定的影响。在标准注释中明确指出如只测铅可不加入盐酸羟胺。而实际操作中发现盐酸羟胺的加入使得样品溶液中酸的浓度改变,造成样品和对照品溶液基质之间存在差异,从而引起偶然误差,这是造成ZW值偏大的一个可能原因;
5.预消解中(为节省时间,可采用低温预消解),建议加酸后,先冷却,再加过氧化氢,因为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使过氧化氢分解;
6.结果满意的实验室,绝大多数稀释倍数采用20-25而非10。采用较大的稀释倍数,一方面有利于通过降低浓度减少基质干扰,另一方面较大体积的溶剂在定量转移时更加充分彻底。
由于导致实验数据离群的原因多种多样,出现不满意结果的实验室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测试结果的真正原因,并加以改进。
六、附录
附录A实验室检测结果评价
A1 检测结果和Z比分数汇总表
A2检测结果频率分布图
A3 Z比分数柱状图
附录B样品制备及均匀性、稳定性检验报告
B1样品制备报告
B2样品均匀性检验报告
B3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事故预防与应对》课件.ppt VIP
- 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评估标准.pdf VIP
- T∕CSPSTC 124-2023 钢箱梁步履式顶推施工技术规程.pdf
- 设计方案 -浙东运河文化园(博物馆)设计方案.docx
- 铣工技能训练第五版完整版全套PPT电子课件教案.pptx VIP
- 《玩偶之家》课件.pptx VIP
- DB63_T 2052.5-2022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第+5+部分:桥梁涵洞.docx VIP
- 无人机行业政策监管分析报告:2025年建筑检测应用市场增长预测.docx
- 江苏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痴呆症的诊治》习题答案.docx VIP
- 2024红十字救护员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