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世界及人类社会试讲稿.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两败俱伤的现代战 1950至1960年,由于DDT、BHC(六氯环已烷)、巴拉松等新研制且强力杀虫剂的出现,许多人认为,所有的害虫即将从地球上消失而终结了人虫大战。然而,没想到不久就遭遇到害虫们的猛烈反击。 也就是说,起初杀虫剂对害虫的防治非常有效,但后来杀虫效果逐渐降低,甚至出现浸在杀虫剂溶液中也能安然无恙的虫子。这种原本容易致死,但之后愈来愈不受杀虫剂毒性影响,仍能存活的新一代昆虫,称为抗药性昆虫或昆虫的抗药性品系。 第一节 害虫的绝地大反攻 一、抗药性害虫品系的产生 以DDT为例,从它的杀虫效果被证实后,自1941年至l 945年开始大规模地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混乱生活环境中,对于防治跳蚤、虱子、苍蝇的猖獗,有极大的贡献。对农业害虫的防治效果更是出色,从而解决了战后的粮食问题。 发现DDT杀虫效果的穆勒于1948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同时,昆虫界也逐渐出现了对DDT有抗药性的害虫。所谓的抗药性是指本来可以杀死的害虫,愈来愈不易杀死,愈来愈顽强。经过情形如下:意大利从1944年起大规模施用DDT,到了1947年竞出现了不易被DDT杀死的蚊子和苍蝇,此后世界各地也陆续传出类似的消息。 根据1952年日本卫生部门的试验,若以DDT连续处理衣虱到第三代时,雄虱与雌虱各需最初药量的约70倍及五58倍,才会致死;试验结果甚至发现有的家蝇的抗药性上升百倍以上。另外一种家蚊,在实验室以DDT累代处理筛选时,竟得出致死药量10万倍的抗药性品系,这种品系的家蚊生活在DDT的原液中,就好像生活在自来水里一般,仍能正常活动。 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农业害虫中。自DDT开始运用于农业害虫防治,短短25年间,即发现在100多种害虫身上,它的杀虫效果呈现降低的情况。当然,昆虫的抗药性,并非自DDT使用后才开始,目前最早的记录是1914年在美国加州,出现对石灰硫黄剂有抗药性的梨圆介壳虫(Comstockaspis perniciosa)。 不只是DDT,此后出现的BHC、巴拉松,甚至更晚开发出来的多种杀虫剂或昆虫生长调节剂(Insect Growth Regulator=IGR)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连续施用后,也都出现程度不同的抗药性品系,它们的出现,迫使该杀虫剂必须停止使用。 尽管初期抗药性只增加数倍时,仍可继续施用该杀虫剂,但药量必须增加,这样做不仅提高防治成本,更对环境、生态系以及农产品的安全性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最终还是打破了“施用化学杀虫剂可以解决一切害虫问题”的美梦。 为什么昆虫,尤其大都属于植食性昆虫的农业害虫,那么容易产生抗药性品系?在此仅从生态进化的立场略加说明。植食性昆虫与植物之间,自古延续着一场又一场激烈的化学战,植物为了保护自己,在身体中合成出一些有毒物质,让昆虫拒食; 但昆虫为了解决生计问题,逐渐在体内形成打破植物化学防御线的能力,也就是分解有毒物质,或者不让它进到体内的中枢部位发挥毒性。然而,正如我们的体力或技能因人而异,同种的一群昆虫中,对植物有毒物质的抗毒性也有明显的差异,抗毒能力强的昆虫,毕竟只是其中的少数。 DDT等有毒药剂施用后,多数抗毒能力较差的个体会死亡,只剩少数抗毒性较强的昆虫留下,此时也就是DDT被认为奏效的时期。由于多数个体抗毒性较弱而告死亡,存活下来的高抗毒性个体,雌、雄交尾后,反而可繁衍出比亲代抗毒性更强的后代。 此时族群中的竞争者又已不多,它们就在充裕的活动空间与生活资源中,得以顺利繁衍。到了DDT的下一次施用,再筛选出抗毒性更强的个体,如此反复地施药,最后竟然造就出对最初药量的几十倍、几百倍也不怕的无敌铁金钢。 总归一句,昆虫的抗毒性,原本是植食性昆虫为了对抗寄主植物的有毒物质而发展出来的,杀虫剂的施用又让它们的抗毒性更为强化而且表面化。那么,既然害虫可以发展出抗药性,在实验室中是否也可筛选出具有高度抗药性的天敌,这样即使在施用农药的环境中也能攻击害虫。 这构想虽然不错,但实际上却很难做到,因为害虫的天敌都属于肉食性,它们的食物—动物,少有含有毒物质的,造成它们天生抗毒能力不足,因此若以杀虫剂处理,还是很难筛选出足以抵抗抗药性品系的天敌。 客观的讲,抗药性品系的出现虽然打破了人类的杀虫美梦,但却也提醒人类滥用杀虫剂的后果,刺激我们去思考环境伦理的议题,并促使我们在人虫大战的战略战术上改弦易辙。 二、不死

文档评论(0)

duoduoyu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