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常感谢您访问本幻灯片!——几点说明 本幻灯片只供各位教学与研究参考,其中的内容主要根据本人的专著《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制做,如需正式引用,请参考该书,找到相应出处并加以标注。 项保华著《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华夏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一书,可在浙江大学或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资料室及各新华书店查到。 本幻灯片每年至少更新一次,各位阅读后如有什么建议,欢迎E-mail给我(为减少计算机病毒感染,请尽量不要使用附件形式):xbh@sba.zju.edu.cn或者bhxiang@fudan.edu.cn。 项保华2002/4/8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讨论战略管理的基本问题、理论本质、现实出路,特别是战略所涉及的环境、使命、实力三假设,持续竞争优势、业务发展演化、市场竞合互动三维构架,以及与战略相关的决策、变革、激励三方面动态管理问题。 本书采用问题导向而非理论导向型思路,主要针对我国在职经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研究生的战略管理课程学习要求而写,同时兼顾了其他各类战略实践与理论研究者的需要。 本书特色 本书在本人1994年出版的专著《企业战略管理——概念、技能与案例》基础上,经过近7年的潜心理论研究与咨询实践探索,借鉴吸收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融彼德·德鲁克、迈克尔·波特、亨利·明茨伯格等西方战略理论研究者与老子、孔子、孙子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家的观点为一体,集数千名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的智慧之大成,提出了具有很强实用操作性的“问题导向型”战略管理整体框架。 本书认为,企业战略主要回答持续竞争优势构建、业务发展演化选择、市场竞合互动对策三大问题,需要在决策、变革、激励等内部配套管理上下功夫。战略管理作为一种可以学习的化繁为简艺术与实务,它不应该领人进入管理迷宫,使人茫然不知所措,而应该助人跳出管理迷宫,教人透视破解之法。战略管理需特别关注决定企业成功的“充分条件”而不仅仅是“必要条件”,它应该是方向正确、运作高效、心情舒畅这三者的协调融合。 勘误说明 拙著《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华夏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2001年5月第1次印刷本的第14、63、93、99、101、116、257页中的图示均有程度不同的错误,请对照本幻灯片中的相应图示加以校正。 对于2002年3月的第2次印刷本,所有在第1次印刷中出现的图示、文字等错误均已修改。只是在第153页的“战略启示8-1”中,重印排版中将第1次印刷中正确的“点、线、网”误排为“战、线、网”,其余部分均无误。 课前思考——现有认识与学习期望? 你认为企业战略应该是什么? 你最希望从本课程学到什么? 战略思维、艺术与实务(操作) 资料准备——主要参考资料 项保华:《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华夏出版社,2001年 亨利·明茨伯格、布鲁斯·阿尔斯特兰德、约瑟夫·兰佩尔:《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Henry Mintzberg; Bruce Ahlstrand; Joseph Lampel, Strategy Safari: A Guided Tour Through the Wild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Free Press, 1998) David Besanko, David Dranove, Mark Shanley. The Economics of Strategy. John Wiley Sons, Inc., 1996 Arthur A. Thompson, Jr. And A. J. Strickland Ⅲ. Crafting Implementing Strategy. 6th Ed. Richard D. Irwin, Inc., 1995 Alan J. Rowe; et al.. Strategic Management: 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4th Ed.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94 Harvard Business Review/Sloan Management Review/Management Review/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等国际期刊有关文章 学习建议——防止知行背离、只谈不做 信息时代知行背离现象 对如何做,人们似乎知道得很多,但因为惰性而行动很少。 产生知行背离现象原因:高谈阔论者众,真正实干者寡,结果更进一步阻碍了行动。 消极指责:进入为批评而批评的怪圈。 不适当复杂化及使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