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闭和油气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2 4 3 2、不同构造带隐蔽油气藏主要发育模式 陡带隐蔽油气藏成藏模式 洼槽带隐蔽油气藏成藏模式 斜坡带隐蔽油气藏成藏模式 中部是饶阳凹陷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含油层系多,含油井段长,从潜山到第三系都形成了丰富的油藏,油气富集程度较高,探明储量占到饶阳凹陷探明储量的21% 是地层岩性油藏的主要发育区。 凹陷中部 潜山油藏 构造油藏 潜山古地貌有利于隐蔽油气藏的形成 古潜山发育的饶阳凹陷多隆多洼,隆洼相间,地层超覆、剥蚀和上倾尖灭等现象十分明显 实例:雁翎潜山围斜部位发现了丰富的地层超覆、地层不整合以及岩性等隐蔽型油气藏 凡是因水动力与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使静水条件下不能存在圈闭的地方形成新的油气圈闭,称为水动力圈闭。其中聚集工业性的油气后,则称为水动力油气藏。 Section 4 Hydrodynamic Traps and Pools 一、 Formation mechanism of hydrodynamic traps 所谓水动力,可以看作是使储集层中地下水发生流动的力。Hubbert把它称为水的力场强度(Ew),并用下式表示之,在水动力作用下,油、气的力场强度,应是净浮力和水动力的合力。 当有水动力作用时,油、气等势面(垂直油气力场强度)的方向也相应改变,向EW方向倾斜(即油水界面向EW方向倾斜),油、气等势面与储层顶面构造等高线就不相平行。 在这种情况下,倾斜或弯曲的等油气势面可以使静水条件下不存在圈闭的部位,形成新的油气圈闭。这种圈闭称之为水动力圈闭。 它的闭合可由闭合的等油气势(或等ho、等hg)线圈定。 油水、气水界面的倾斜度与水头梯度、流体密度差有着密切关系。其关系如图及下式所示: 式中:θo/w、θg/w分别代表油水、气水界面的倾斜度; ρw、ρo、ρg分别代表水、油、气的密度; dh/dl为水头梯度。 假设在地层条件下,水、油、气的密度分别为1.0、0.7和0.2g/cm3,那么前式系数 和 分别为3.3和1.25。由此可知,油水界面的倾斜度比气水界面的倾斜度要大。 由于油水界面和气水界面的倾斜度不同,因此在同一水头梯度下石油和天然气的水动力圈闭的位置也是不同的。石油圈闭向水头降落方向偏移更多,且随水头梯度增大而增大(图)。 但是,这种偏移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油水界面倾斜度大于背斜顺水头梯度一侧的储集层倾角时,背斜就不能有效圈闭石油,但仍能成为天然气的圈闭。若气水界面的倾斜度大于背斜翼的倾角时,则连天然气亦圈闭不住。在这种情况下,石油和天然气都被驱出该背斜,只能在其运移方向的适当的圈闭中再聚集成油气藏。 根据上述讨论,可以得出:水动力作用可以使静水条件下存在的圈闭和油气藏遭到破坏,也可以使原先不存在圈闭和油气藏的地方形成新的圈闭和油气藏(水动力圈闭和油气藏)。 至于那些同时受水动力和其他因素(构造或地层)联合封闭而形成的圈闭和油气藏,则称之为复合圈闭和复合油气藏(将在下节作进一步论述)。 二、Basin characters of main types of hydrodynamic traps 水动力油气藏最重要的基本特征是油水(气水)界面是倾斜或弯曲的。 根据水动力封闭的特征及目前已有勘探成果,可将水动力油气藏分为: ①构造鼻或阶地型; ②单斜型; ③纯水动力型。 (一)Structure nose and bench types 这种构造在静水条件下不闭合,不能形成圈闭。但在向储集层下倾方向的流水作用下,油水(气水)界面发生向水流方向倾斜或弯曲,且满足α1θHC/wα2时,就会在构造鼻或阶地的倾角变化处(α1为低倾角、α2为高倾角)形成闭合的油气低势区(图)。 Structure (A) and section(B) of hydrodynamic gas pool nose structure across Keluo,former USSR (from Плотникову and Короткву,1979) 1.泥岩;2.砂岩;3.气藏;4.气水界线;5.砂层顶面等高线(m);6. 水头等值线(m) 前苏联索柯洛夫气田下白垩统阿比尔砂岩中的气藏 索柯洛夫气田阿比尔气层顶面等高线图表现为一北东东向鼻状构造,水头降落方向近南北向,自南向北降落。在鼻状构造轴线偏北的

文档评论(0)

linyin19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