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湖州留题亭菊翻译赏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将赴湖州留题亭菊翻译赏析   《将赴湖州留题亭菊》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牧。其古诗全文如下:   陶菊手自种,楚兰心有期。   遥知渡江日,正是撷芳时。   【前言】   《将赴湖州留题亭菊》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在这首诗中,作者拈出爱菊与爱兰的前代诗人陶渊明与屈原,表明自己追踪前贤的志趣和高雅贞洁、不与时俗同流的情怀。诗写得颇为通俗,有民歌风。   【注释】   ⑴湖州:州、路、府名。治所在乌程(今吴兴)。隋仁寿二年(602年)置州,因地滨为太湖得名。   ⑵陶菊:晋陶渊明爱菊,并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故后人以陶菊代菊花。   ⑶楚兰:指屈原诗赋中的兰草。屈原,楚人,其诗赋中多有咏兰句。如《九歌·湘夫人》:“沅有苣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等,故有此称。   ⑷撷芳:这里指采摘菊花。   【翻译】   菊花是自己亲手种,兰草的心中有所思。远远知道渡江之日,正是采摘菊花之时。   【鉴赏】   全诗仅二十字,要表达的意思也很简单,就是说诗人要离任了,等到自己到达湖州任上时,亭子里的菊花正好开放。诗人巧妙地将丰富的寓意蕴藏其中,达到了言有尽而意不尽的艺术效果,而且写得颇为通俗,有民歌风。   前两句拉出兰花和古人作陪衬,给自己种的菊花涂上了浓厚的文化色彩。菊是“陶菊”,意味着如同隐居不仕的陶潜那样的气节风骨,况且还是自己亲手栽种,那么当初手植此菊的用意也就很明白了。诗人由菊又联想到兰,就像当初屈原在《离骚》中比拟的那样,期望亲手种植的兰花蕙草能够成长为国家栋梁,不为这污浊的人世所玷染。从这一点上讲,自己当初种菊的心境和期盼,与屈原种兰是一致的。菊、兰都是品质高洁的象征,诗人以此自勉也是非常自然的。   后两句用语典丽,“遥知”、“正是”、“撷芳”等语显示出诗人对菊花的看重。此时已是秋天,诗人想象自己出发赴任,大约就在渡过长江的时候,正是自己手种的菊花开放的时候。这既表现了对菊花的留恋,同时也暗含着这样的意思:即使再怎么远离,虽然不能亲手采摘,也要“遥”相“撷芳”,使其风范永存胸中。再联系诗人以“陶菊”、“楚兰”相称,可以见出诗人在这里暗寓有承袭陶潜、屈原等先贤遗留下的芳泽之意。全诗就这样在短小的篇幅内表明了自己的清高志向和雅洁品格,展现了追踪前贤、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文档评论(0)

llc66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