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概述 历史流行情况 防治工作 防治成果 肠道线虫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均为经口传播,成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内。 3、2016年泰州市以市为单位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实现有效控制肠道线虫病目标。 谢 谢! 肠道寄生虫病 血地寄防制科 概述 肠道寄生虫病是由寄生于人体消化道中的线虫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主要有:钩虫、蛔虫、鞭虫、蛲虫。 历史流行情况 泰州地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潮湿,空气湿润,农作物以稻麦和蔬菜为主,自然环境非常适合肠道线虫的滋生和繁殖。 1988年全国第一次人体寄调结果显示:泰县(姜堰)、靖江两地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平均为67.88%,蛔虫、鞭虫、钩虫的感染率分别达43.80%、41.59%、29.46%。其中,部分患者为中、重度感染和多虫感染。 1992年,泰兴、兴化两市监测1648人,总感染率平均达83.43%。 防治工作 调查摸底 防治试点 集体驱虫服药 巩固监测 (一)调查摸底阶段(1977-1989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由于人力、财力、物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泰州地区肠道线虫病防治停留于卫生宣传教育以及因地制宜开展人群感染率调查摸底等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在此阶段各地共开展人群感染率调查6.497万人次,平均感染率为28.7%,对查出的钩虫感染者采用灭虫灵或四氯乙烯进行驱虫治疗,对蛔虫、鞭虫、蛲虫感染者则采用磷酸哌嗪宝塔糖、左旋咪唑片进行驱虫治疗。 (二)防治试点阶段(1990-1994年) 按照江苏省及当时扬州市卫生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泰州地区各县(市)陆续启动肠道寄生虫病防治试点工作,主要是选择部分有条件的乡、村采取以服药驱虫(主要药物为复方甲苯咪唑、阿苯哒唑)为主,健康教育为辅的防治措施。 据统计,在此阶段,共开展服药驱虫77.721万人次。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为以后大规模集体驱虫服药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集体驱虫服药阶段(1995-2002年) 自1995年开始,泰州地区各地陆续将防治试点所取得的经验向全社会推广,认真落实集体驱虫服药工作。据统计,在此期间,共开展各类人群驱虫服药501.1892万人次。 与此同时,各地扎实开展健康教育、改水改厕等综合性防治工作,有效降低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 (四)巩固监测阶段(2003-至今) 经过5年试点防治和8年集体驱虫服药,泰州地区各县(市)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从防治工作开展之初的80%左右下降至8.02%,达到了基本控制要求,进入巩固监测阶段。 为了进一步降低人群感染率,继续对集体驱虫薄弱地区和重点人群组织开展驱虫服药。据统计,共开展驱虫532.8048万人次。 与此同时,各地加大了防治效果监测力度,每年均监测1000人左右,监测结果显示,人群感染率呈现稳步下降趋势,连续7年低于1%。 防治成果 1、经过近三十年的反复防治,泰州地区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不断下降,从1977年的64.27%下降到2008年以后的1/万以下。 2、自2011年开始,靖江、泰兴、兴化、姜堰四市(区)均先后通过省卫生厅组织的有效控制肠道线虫病达标考核验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