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州俞墩墓地再辨析
唐锦琼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2012 年,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对阳山东麓的俞墩 时代属马桥时期,第二组墓葬的时代均在两周时期,
进行发掘①。 俞墩是一处相对较为独立的孤山,距离 之间有着明显的时代差。 在土墩上发现的器物群
阳山主体尚有一定距离。 山体底部呈椭圆形,西北- (Q1 ) 未介绍具体层位关系。 但根据其出土遗物推
三
东南径约 125 米、 东北- 西南径约 100 米、 高约 10 断,时代亦在两周时期。 因此Q1 较有可能也是开口
米。 俞墩的基底为凝灰岩山体, 以上有 0.6~ 1 米的覆 在② 层下。 这样的话, 以第③ 层堆积为间隔,整个土
代 土, 未见有文化层堆积, 表明此处是一处单纯的墓 墩上墓葬可分为两个大的时期, 第② 层下开口的遗
地。 俞墩上共发现 7 座墓葬和 1 处器物群,涵盖了马 迹单位属第二个使用时期,构成一处墓地。 这批墓葬
文 桥文化、西周、东周等几个时期,包含了竖穴岩坑墓、 也是本文主要的讨论对象。
竖穴土坑墓、石床型土墩墓等多种墓葬形制,是一处 墩上的 6 座两周墓葬从形制上可分为三种类
基本完全发掘的土墩墓葬群。 审读报告,觉得墓地有 型。 M1 、M3 和 M5 属浅坑型竖穴墓。 M2 和 M4 为石
明 一些可进一步探究之处。 以下仅就此墓地提出一些 框墓或者石床墓,属平地起堆。 Q1 类的器物群位于
不太成熟的看法, 或可对本区域内相关研究有所裨 地面上,未见有明显明显的范围或者坑穴等,堆积方
益。 式也属于平地起堆。 M1 、M3 和 M5 残存深度在 0. 15
墓地的整体堆积情况是基岩以上的覆土 “ 分别 米左右,最深仅有 0.25 米。 这几座墓葬均为② 层下
为① 表土层,② 黄土层,③ 碎石层,…… 第① 表土层 开口,打破下方的第③ 层碎石层。 这些墓葬应该未或
分布不均,第② 层局部缺失”。 值得注意的是,文中在 稍触及下方的基岩。 M2 和 M4 为石框墓或者石床
介绍 M4 时,提到此墓“ 为石框型土墩墓, 即在平整 墓, 以及Q1 均是直接在第② 层下开口,直接坐落在
过的基岩面上堆筑铺设较规整的小块石而形成石 第③ 层碎石层或基岩上。 这些遗迹单位的上部开口
床,用较大石块标示出墓葬边缘。 ”反映出此处的第 均被破坏, 原有深度已然不明。 但 M3 残深约 0. 1~
层堆积下直接叠压的基岩, 未有第 层碎石层分 米 , 其中 硬陶罐复原高度约 厘米 ,
② ③ 0.15 M3: 1 20. 8
布。 可见,这三层堆积中,除了第① 层堆积外,其余两 M5 残深约 15~20 厘米,其中M5:2 硬陶瓮复原高 34
层堆积均在某些区域有所缺失。 但由于发掘者未详 厘米。 这两件器物的高度均超过墓葬的残存深度,表
细介绍土墩的总体堆积分布状况, 土墩上部堆积详 明墓葬的上部已被破坏掉相当一部分。 土墩上部具
细情况,特别是土墩的原有高度、堆积状况,特别是 体破坏掉深度难以推断, 是否有埋藏较浅的墓葬已
后期对土墩的破坏情况已无从得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