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7
PAGE 1
2014级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560106)
一、招生对象及学制
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
2、学制:高职专科,学制三年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拥有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及管理能力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校学习毕业后可从事建筑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工作,经过实践后还能从事管理、咨询、监理等方面的工作。
三、职业岗位分析
专业职业岗位群(见表1):
岗位群名称
职业岗位
1
设计师
负责洽谈方案,做设计
2
绘图员
负责绘制效果图,施工图等
3
业务员
负责外出联络业务
4
设计顾问
参加培训与交流、整理资料、业务沟通、工地学习、客户咨询、客户信息与 营销管理
5
项目经理
监督和管理施工人员的行为规范和施工质量,负责与业主协调
四、专业培养要求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建筑工程设计、工程造价、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施工监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重点掌握建筑设计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一)素质结构要求
1.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建筑设计师职业沟通、洽谈和协调能力;
2.具有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诚信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4.具有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
(二)知识结构要求
1.具有必备的政治、法律、道德、美学等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
2.具有专业必需的高等数学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和图形软件应用、艺术鉴赏、图形表现、建筑空间及组合、建筑材料及检测等基础知识;
3.具有建筑设计前期的任务确定、资料收集、调研分析、建筑方案设计的创意、建筑技术设计的协调沟通、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可实施性决策以及建筑设计的工程预算等专业知识。
(二)能力结构要求
1.掌握建筑设计的含义、发展现状与趋势;
2.掌握建筑面积与尺度的基本特征和相关数据的分析能力;
3.掌握建筑设计程序的相关知识;
4.具备进行设计方案的整体把握与设计思维和创意的能力;
5.具备进行施工图的平面、立面草图制作与设计表现的能力;
6.掌握设计师基本素质要求与职业标准的能力;
7.掌握工程接洽方法和信息收集方法的能力;
8.掌握工地测量方法的能力。
(四)具备以下方法能力
1.具备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2.具备基本的职业认识和职业规划的能力;
3.具备自主学习建筑设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4.具备利用各种媒体信息渠道获取行业动态的能力。
五、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
根据对行业的深入调研、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企业行业专家访谈,结合建筑行业的工程特点和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构建“工学交替、实境育人、能力递增”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将企业上岗培训内容前置,学生以准员工身份接受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实施的培养方案,主动适应企业工程建设一线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校和企业双向培养为平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与各个建筑设计企业的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整合社会资源,做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研究,为教学过程与施工流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有效运行提供有效保障。
“工学交替、实境育人”就要坚持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商定的原则,根据教育目
标共同确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实施要点如下:
1.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规格对接,一般情况下由校企合作成立的专业指导委员研究确定,对于有特殊要求的企业,通过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订单”来明确培养目标。
2.人才培养内容由素质教育系统与专业技术教育系统相融通,与典型职业工作任务、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把岗位职业资格所要求的应知内容和应会技能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毕业时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也获得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历教育(毕业证)与岗位能力培养(职业资格证)相融通。
3.人才培养过程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教学环节一部分在校内完成,一部分在企业完成,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对学生实施职业素质、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4.人才培养环境由学校与现场交叉合成,根据课程和内容特点,选择课堂教学或校内仿真实训场馆、实训室和校外施工现场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作为准职业人尽早熟悉真实的岗位环境,积累工作经验,增强实践能力,并能融会贯通到学校的学习过程中。
5.教学进程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并积极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可针对企业不同的需求,根据企业岗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