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都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模板
成都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模板(公共建筑方案及初设)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若2015年之前,则标准版本为2006)
《四川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J51/T009-2012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 229-2010
《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技术导则》
《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审查技术要点》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3-2013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1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555-2010
《建筑幕墙》 GB21086-200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7106-2008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JGJ/T0151-2008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二、工程概况
项目用地面积: m2
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 m2 地下: m2
是否有旧建筑:有□ 无□
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
建 设 目 标 及 关 键 绿 色 设 计 指 标
建设目标
成都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国家绿色一(二、三)星/美国LEED认证等
关键绿色设计指标
建筑节能率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可再循环材料利用比例
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
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改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
本项目场地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的检测结果及避让措施,特别说明土地氡浓度。
本项目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地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应说明避免对周边居住建筑日照产生影响的措施,包括对居住区日照影响分析结果、幕墙的反射比控制以及避免夜间泛光照明的光污染措施。
对周边日照影响应满足相关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条例
本项目对周边日照影响满足《成都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4》中的相关规定。
应说明选址和建筑出入口的设置充分考虑使用人员方便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出入口数量、出入口距离公交站点的距离。
本项目步行出入口结合公交站点分布,且可直达邻里商业中心,减少居民日常活动中机动车的依赖性。
应说明场地内的交通系统规划,包括出入口设置数量及原则、机动车停车组织方式、非机动车停车组织方式及生态停车场技术措施。
自行车停车距建筑出入口距离不宜超过150m
本项目主要出入口设置在西侧,北侧为后勤通道。机动车停车位设置在地下,临街设置少量临时停车。
应说明场地内慢行系统规划,包括与红线内各功能空间的联系、红线外公共服务设施的联系、慢行系统与景观设计的结合等。
本项目场地内部设置慢行系统,连接主要公共活动空间节点,并与景观绿化结合,优化步行系统的舒适性。
若建筑中有酒店、公寓、办公等有声环境要求的功能房间时,应说明场地内部及外部的噪声污染源,及采用的相应隔声、降噪措施和隔震措施,包括规划布局方式等被动式手段以及隔声板等主动式手段。
场地声环境应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规定
本项目北侧及东侧临市政规划道路,临路房间设置双层中空隔声玻璃。项目场地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的相关规定。
应说明项目内场地、道路、城市灯光工程的规划设计,并重点阐述避免光污染的技术措施。
本项目景观照明及城市灯光工程设计避免对周边住宅产生光污染,并通过分时段照明控制进行节能设计。
应说明改善项目周边室外热环境的设计措施,包括大体量单体的首层局部架空设计、开放连廊设计、建筑朝向设计、与周边建筑的间距控制等方面的措施。
区域日均热岛强度不应高于1.5度。地下室以外场地区域应选择透水性铺装材料及透水铺装构造,透水铺装率不宜小于45%
本项目临街设置公共连续的檐廊,硬质铺装采用透水性铺装材料及铺装构造。。
应说明改善小区室外通风效果的设计措施,包括小区通透设计、建筑朝向设计、建筑间距控制、建筑高度排列等方面的措施。如果进行了室外通风模拟,应说明主要活动区室外风速分布和静风区面积。
建筑布局不宜形成完全封闭的围合空间
本项目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场地室外通风环境优良,无风速超标区域。
(黑色加粗为必须执行,红色为可选执行,蓝色下划线为执行标准,斜字体为范本)
二、建筑设计技术措施
应说明提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