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上海世博会各场馆亮点——中国馆被称东方之冠.docVIP

盘点上海世博会各场馆亮点——中国馆被称东方之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带本《环球》看世博   《环球》杂志记者/陈昕晔 乐艳娜 谢黎 王宁   1893年夏,在芝加哥世博会上,13岁的海伦·凯勒用指尖轻轻掠过一艘船模、一块南非钻石、一部电话机、一部留声机,以及更多她从未接触过的物品。9年后,这位从小就双耳失聪的盲女孩在自传《我的生活》中,记录了那次经历:“博览会上度过的这3个星期,使我的知识有了长足的进步,从童话故事和玩具,增加了我对现实世界中真实而平凡事物的热爱。”   “一个世纪的进步”、“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明日新世界”、“人类进步与和谐”、“新的起飞之路”……159年来,世博会用各个层面的主题,不断引领人类发展的最新理念、不断沉淀人类最优秀的文化传统。   这一次,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门槛,在中国的上海,“城市”第一次成为世博会关注的主题,而中国,也从参与者成为主办者。你能错过这一次世博,错过这个缩小的“地球村”里展现的每一份精彩吗?不能。   为了“不错过”世博的精彩,本刊分A、B、C、D、E五个功能区将世博会各场馆的亮点呈现在读者面前,并精选了三条游览路线。同时,为了不错过那些最新理念,本刊根据上海世博会人类对未来的思索,总结出未来城市发展的六大方向。我们相信,这本杂志,将大大增加您世博之旅的体验深度——带本《环球》在手,助您世博畅游。   拥有中国馆的A片区,无疑是本次世博会上任何人都不愿意错过的世博园区。除了中国馆外,这里还布置了除东南亚以外的亚洲国家馆,这些国家都在寻找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   在这些场馆里,每一个国家(地区),无论发达还是发展中,你都能发现历史和现代两种因素如何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互动。你还会发现这些国家的人们,无论富裕还是贫穷,从古至今是如何用城市创造美好生活的。   世博园A片区:当传统遇上现代   中国馆:在“东方之冠”上看“九洲清晏”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中国馆分国家馆和地区馆,整体建筑外观采用上大下小的“斗拱”型设计,看似一个粮仓,又像一顶古代的礼冠,故被称为“东方之冠”。   作为标志性景观,中国馆大台阶共有76级踏步,宽度达到72米。这块面积近9000平方米、石材总数达4700块的大台阶竟然采用纯手工的方法打造而成。   中国馆中地区馆的屋顶花园取意于圆明园四十景之终景“九洲清晏”,以碧水环绕的九个岛屿象征中华之广袤疆土,寓意“九洲大地,河清海晏,天下升平、江山永固”。它用水系分隔出九个小洲,每一个小洲都有着别有深意的名字,也有代表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布置。   游览新九洲清晏,有三个重点:一看地面、二看小品、三看四周。看地面,是因为每个洲的地面都各有特色;看小品,是因为各处都错落有致地安放了一些特殊的雕塑或景观小品,独具魅力;看四周,是因为新九洲清晏高出地面14米。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巍巍中国馆的中国红在一片绿树葱茏中更显亮丽,也能看到周围其他场馆的整体风采。   一系列珍贵文物,包括《清明上河图》的真迹也将在这里得到呈现,千万不要错过。   日本馆:会呼吸的“紫蚕”   淡淡的紫色映衬着蓝天,一个巨大的“蚕茧”点缀着世博园,这样的建筑给人一种难以名状的神秘感,夹杂着被后现代工业文明重重包围的错觉——日本馆在广阔的世博园内非常容易识别。   “紫蚕岛”是日本馆的爱称。紫色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是代表高贵的颜色;蚕在中国是长寿的象征,而从蚕茧中抽取蚕丝、制成丝线、织成丝绢的工艺也是由中国传入日本的,它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一种“联接”的象征。   除了外型别致外,日本馆还是一座会“呼吸”的展馆。展馆在设计上采用了环境控制技术,使得光、水、空气等自然资源能被最大限度利用。展馆内也使用了循环式呼吸孔道等最新技术。   日本馆的参展主题为“心之和,技之和”,所要传递的核心信息为“联接起来!为了和美的未来”。在“过去”展区,通过遣唐使、西阵织(西阵在日本京都附近,以华贵织工闻名)等中国文化、技术在日本的传承来展示;“现在”展区,则展示动漫、机器人等技术和影像;“未来”展区,借由音乐剧等表演,用“技之和”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来达到“心之和”。日本馆的整个主题,也将通过中日两国人民共同努力拯救“东方宝石”朱鹮的故事完美演绎出来。   印度馆:植物搭起的宗教建筑   这是一个被称为“看似不可能”的建筑,集中了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耆那教、锡克教以及基督教等多元宗教特色于一身,充满“万象和谐”的东方文化气质,令参观者宛若置身于佛法圣地,找回内心的宁静。   印度馆设计灵感全部源自印度最古老、最气势恢宏的建筑。展馆的圆拱形大门,灵感来自位于艾哈迈达巴德的Siddi Syed寺;广场地面为陶土与青石修建,灵感来自瓦那纳西的兰浦尔宫殿;中央穹顶的设计灵感则来自桑奇佛塔……   不仅如此,“零化学物质”设计、运用多样的植物材料也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