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舍与鲁迅国民性之比较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和鲁迅都同为“最彻底坚持国民性探索与批评的作家”。 就国民性问题,他们之间有契合和影响,但也存有差异之处。
老舍和鲁迅都是热烈的爱国主义者。出于对民族命运深情地关注,对祖国前途的渺茫忧虑重重,他们充满一种可贵的民族忧患意识,并以此来警醒国人。
二人在海外生活期间,对于现代国家的公民与古老中国的臣民间的差异有着切身的感受。鲁迅留学日本时,在“幻灯事件”中看到赏鉴示众的盛举的人们,深感中国国民精神的麻木厚重,开始思考“国民性”课题。他意识到要振兴民族,“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指“愚弱”的国民)的精神”。 老舍经历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的洗礼后,在旅居英国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并积极探索“民族性”“国民性”的课题。在英国,世界上最发达的现代工商业和全新的文化带来了全方位刺激,老舍怀着忧虑与希望重新打量以往他置身其中的古老文明,“文化的反观视域被打开”。 通过对比,他切身感受到国人精神上的落后,并决心以文学的方式来改变。从而使“对国民劣根性的强烈批判几乎贯串了他的全部作品”。
老舍是继鲁迅之后对国民性问题十分注意的一位作家。青年时代的老舍,不仅受英国文学的熏陶,同时也明显地受到“五四”主将鲁迅的影响。早在30年代初,朱自清在清华大学讲授《中国新文学研究》课程时,就着重指出老舍小说中有“鲁迅的影响”。比如,从《猫城记》揭露、批判国民性的弱点就显然可以看出鲁迅的影响来。小说中这样写猫人观看大鹰(一位爱国英雄)的头的盛况:“看的人们并不批评与讨论,除了拥挤和互骂似乎别无作用。没有人问:这是谁?为什么死?没有。我只听见些,脸上的毛很长。眼睛闭上了。只有头,没身子,可惜!”这使人立刻联想到鲁迅的《药》和《示众》。
八十年代,有学者认为在现代文学史上“始终以锲而不舍的态度在创作中贯串(国民性改造)这一思想,并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的,却只有鲁迅和老舍两人”(宋永毅)。两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首先体现在他们对国民性弱点的揭露和批判方面。鲁迅在寻求民族觉醒和解放的道路时,深深感到了民族性的弱点和劣点,他认为,“这些现象,实在可以使中国人败亡” ;因此他决心“先行发露各样的劣点,撕下那好看的假面具来” ,以引起疗救的注意。同样老舍也在作品中全面揭露和批判了民族的劣根性,对于群众的病态心理深入理解,感慨道“国民不像国民” ,“人民不是真正的人民” 。
鲁迅批判国民性的弱点时所涉及的方面很多,朱晓进和唐纪如在《鲁迅概论》中归纳为“瞒和骗”、“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法”、“做戏”和“讲体面”、“看客”式的无聊、卑怯和势利、因自利而不惜破坏公众利益乃至对断送国家民族也无动于衷、安于命运、安于现状的奴才心理。 “鲁迅开先气之风” ,“而老舍从自己的角度丰富和扩大了国民性这一主题的内涵,并且在一些幽默诗文中对国民性中的种种弊病进行了讥刺” 。
其中非常突出的是,两人都非常关心古国“老”民族的精神蜕变,意识到文化的停滞与老化将会窒息民族的生机,葬送民族的前途。鲁迅曾总结世界上许多文明古国衰落和灭亡的历史教训,反对因循守旧的笃古者,提倡“首先立人”,“呼唤精神界的战士”。他告诫国人如不奋起,必将步他们的后尘。老舍更是特别注意到民族精神的“老化”问题。在《二马》中他说:“民族要是老了,从生下来就是‘出窝儿老’。出窝儿老是生下来便眼花耳聋痰喘咳嗽的!一国里要是有这么四万万出窝儿老,这个老国便越来越老,直到老得爬也爬不动,便一声不出的呜呼哀哉了!”这里的“老”是指“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以及统治者的愚民政策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奴化使人们变的麻木、愚昧无知,更养成了奴性”。 老舍“为铲除旧的恶习,与像大烟瘾那样有毒的”老文化和“创造新的社会与文化”而“负起两个十字架”。
作为爱国主义者,鲁迅和老舍“深知民族精神上的种种痼疾的严重危害,并把对于民族成员进行广泛的思想启蒙教育,作为创作的根本任务”。 早在上世纪初,鲁迅就做出了“善于改变精神(国民性)的是,我那时就以为当然要推文艺” 的判断。而老舍也将文艺作为“惋惜”、“规劝”与“爱” 的思想启蒙与人文关怀的主要载体。他们都以文艺为工具,鞭挞民族的劣根性,呼唤在“绝无窗户”的“铁屋子”里“不久都要闷死” 的沉睡者,快快奋起,但是其相关作品的风格和批评对象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作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思想型作家,这类作家有着哲学和历史的背景,思想尖锐超前,对现实有着自己一套想法,能够以思想为武器进行斗争。鲁迅是思想型作家的代表。而老舍是另一种类型的作家——文化型作家,他用自己的一生表现人间世态,社会景象。
鲁迅以小说作为改造国民性的武器,他在作品中对“在是非面前平正中庸态度的极端的厌恶,对国民性弊端毫不留情的猛刺,对青年精英的死感到的痛彻心扉” 大都通过一针见血的,特别正经的方式来表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