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实际-探索地理教学新途径.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联系生活实际 探索地理教学新途径 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则是这次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它旨在不断提高学生认识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等各方面的能力。正因为生活与地理紧密相关,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或多或少包含有许多地理原理、地理规律,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注重空洞的理论分析,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见到的、听到的一些知识来帮助我们分析、理解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事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思维,另一方面又可促使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地理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 充分利用身边事例,促进地理规律的理解。人类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各环境要素又时刻作用于人们的生活,许多地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典型例证,这些实际生活背景,与学生生活十分贴切,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也容易理解。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活经验来突破学习内容,把地理知识有机地移植到生活中去。 在讲解地理规律时,不是就规律讲规律,可启发学生挖掘身边的事例,使地理规律就变得容易理解、掌握。如我们在讲解植物的向光性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丝瓜爬树”的例子,这对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来说很常见,也很容易理解。丝瓜强烈的向光性促使它向高处阳光充足的地方攀爬,以争取更多的阳光,这与举“热带雨林中藤本植物向上生长,以争取更多阳光”的事例有异曲同工之效,但学生更容易理解。再如:气压的分布与海拔高度有关,与大气运动有关。一般来说,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水的沸点也就越低;一个地区较周围地区温度高,热空气膨胀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较周围地区温度低,冷空气受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学生在理解这些规律时,不太容易把握,讲解这些知识时就可以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例如西藏的居民做饭都要用高压锅,原因就是青藏高原地势高(平均海拔4000米),气压低,水的沸点低,水不到100℃就沸腾了,所以要将饭煮熟就必须用高压锅。为了让学生找到低压或高压的感觉,可以列举我国南方夏季白天时经常感到闷热,热得喘不过气来,这就是低压的感觉,这是因为热空气的膨胀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所致;秋季,我们常常讲秋高气爽,这是因为秋季气温渐低,气压偏高的缘故,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低气压或高气压。其他如在讲解“大气散射、反射”时结合“教室里光线明亮和蔬菜大棚的温室效应”,在讲解“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时,结合所处地区实际进行分组讨论等等。 用身边的事例挖掘其中的地理规律,引导学生留心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积极开动脑筋,加强思考,十分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理解。 注意分析自然现象,培养地理思维的深刻性。地理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深入思考各种地理问题,抓住各种地理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并预见其发展的全过程,把握各种影响因素间的联系,全面思考和分析问题。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我们认识到许多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同样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分析,又可以加深我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地理思维的深刻性。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各种自然现象,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利用已掌握的地理知识,探求自然现象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人们都知道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是黎明前,那么为什么黎明前是最黑暗的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来看,日落后天空并不是漆黑一片,那是因为空气中散射质点的存在,黎明前的黑暗,就很可能与散射质点有很大的关系。通过分析我们知道黎明前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刻,气温低时,大气中的水汽都最大程度地凝结成液态水或固态水,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很少;加之尘埃一方面在夜间大多沉落地面,另一方面也作为水汽凝结的凝结核,在空气中含量也很少,从而使得散射质点大大减少,对太阳光的散射也达到一天中最少,故黎明前是一天中最黑暗的。再如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以及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沙尘暴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深刻的。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长江流域特大洪涝有自然方面的因素(气候因素、潮汐因素),也有人为原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大,河床增高,水位抬升;围湖造田,湖泊调洪能力降低等等),我们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而我国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沙尘暴不仅与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大风多)有关,还与生态环境恶化(植被破坏,沙化土地不断扩展)有关,与城市建设(城市建设中工地表土缺乏保护设施,表土裸露,易于扬尘)有关等等。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事例需要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分析身边出现的典型事例,探求其中的科学道理,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真正领会自己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并能学以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