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工的原理吸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气液相平衡第三节传质动力学
第七章 吸收;第一节 概述;第一节 概述;吸收工艺过程;二、吸收过程的基本原理;3.实质:
吸收过程 — 溶质由气相到液相的质量传递过程;
解吸过程 — 溶质由液相到气相的质量传递过程。;四、吸收过程的基本流程;2.单塔流程和多塔流程 (所用的塔设备数);4.部分溶剂循环流程;5.两段吸收两段解吸流程:;五、吸收剂的选择原则
◇ 对溶质的溶解度要大;
◇ 对溶质有较高的选择性;
◇ 不易挥发;
◇ 较低的粘度,不易起泡;
◇ 解吸性能好,便于再生;
◇ 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无毒、无易燃易爆等;
◇ 廉价、易得。
;六、精馏和吸收的比较
△ 相同点
分离均相混合物的气液传质过程
△ 不同点
引入另一相的方法
操作结构
传质机理 ;第二节 气液相平衡;单组份的物理吸收平衡自由度 :F=C-φ+2=3-2+2=3。;二、 相平衡关系的表示方法;b y*~ x 曲线;2.气液相平衡方程(享利定律);(1)享利定律的其他表示法 ;(2)E 、 H、m、m* 之间的关系 ;;三、气液平衡关系的应用;;3. 判断过程进行的极限 ;例7-1:在常压及20℃下,测得氨在水中的平衡数据为:浓度为0.5gNH3/100gH2O的稀氨水上方的平衡分压为400Pa,在该浓度范围下相平衡关系可用亨利定律表示,试求亨利系数E,溶解度系数H,及相平衡常数m。(氨水密度可取为1000kg/m3)
解:;∴亨利系数为 ;∴溶解度系数为: ;第三节 传质分离动力学;吸收过程涉及两相间的物质传递,包括三个步骤:
溶质由气相主体传递到两相界面,即气相内的物质传递;
溶质在相界面上的溶解,由气相转入液相,即界面上发生的溶解过程;
溶质自界面被传递至液相主体,即液相内的物质传递。;一、传质的基本方式
单相内的传质:
(1)分子扩散:
一相内部有浓度差异
分子随机热运动的宏观结果。
固体、静止的流体和作层流流动的流体内部单独存在。
(2)涡流扩散:质点的湍动和旋涡的扰动引起。
湍流流动的流体内(分子扩散的影响可忽略)。
对流传质:流体与固体??面之间或流体与相界面之间的质量传递。;;由于:; 通过空间某一静止平面的传质通量:;又因为:;三、分子扩散;1;对于气相: ;对于该系统:;3. 单向扩散;总体流动: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单相主体向界面移动称为总体
流动,总体流动造成A,B向同一方向移动。
组分A在z轴方向上总的传质通量为:;于是:;对于单向稳态分子扩散,由于 NB=0,所以 N=NA,;令;其中 和 称为漂流因子,其值大于1 ;② 液体中的分子扩散系数(10-9 ~ 10-10 m2/s);五、对流传质;;3.对流传质的停滞膜模型及传质速率方程
停滞膜模型
模型要点:
① 相界面处存在一层虚拟的停滞膜;
② 膜外为流体流动的湍流区;
③ 停滞膜非常薄,膜内无物质累积,
为稳态分子扩散 ;
④ 对流传质阻力全部集中于停滞膜内。;传质速率方程;例7-2:在101.33KPa、0℃下的O2和CO混合气体中发生稳定的分子扩散过程。已知相距0.2cm的两截面上O2的分压分别为13.33kPa和6.67kPa,又知扩散系数为0.185cm2/s,试计算下列两种情况下O2的传递速率。
(1) O2和CO两种气体作等分子反向扩散;
(2) CO气体为停滞组分。;;第四节 吸收过程机理和吸收速率方程式 ;一、吸收过程的机理;一、吸收过程的机理;2.模型;3.优缺点
实验证明,在气速较低时,用双膜理论解释吸收过程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即提高速度,可增大吸收速率已为实践所证实。根据这一理论的基本概念所确定的吸收速率关系,至今仍是填料吸收塔设计计算的主要依据。
但当速度较高时,气液两相界面就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并不存在稳定的气膜和液膜,界面更新对吸收过程是一重要影响因素,双膜论对于这种情况并无考虑进去,这是它的局限性。
本课程后续部分也将以该理论为讨论问题的基础。;二、吸收速率方程式 ;令;当气相的组成以摩尔分率表示时 ;2.液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当液相的组成以摩尔分率表示时 ;3.界面浓度;p;4.总吸收系数及相应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1)以气相组成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检验基础知识培训.pptx
- ITMC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系统用户手册ITMC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系统用户手册.doc VIP
- ITMC企业经营管理_电子沙盘使用操作手册.docx VIP
- GB51048-2014 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pdf VIP
- 浙江省2025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试卷真题打印版 .pdf
- 韩长安:啃烧饼的福布斯富豪.pdf VIP
- 2025年山西省建设工程专业高级职称评审考试建筑工程施工题库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高尔夫英语词汇大全.doc
- (高清版)DB4419∕T 7-2023 党政机关一般公务用车管理规范.docx VIP
-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快乐读书吧:很久很久以前》.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