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殿自然风光优美,小径穿林而过,苍翠树木遮天蔽日,偶有鸟鸣,深得道家文化之精粹。 下面是百分网给大家整理的金殿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金殿的介绍昆明金殿风景区位于昆明市东郊的鸣凤山麓,距市区 8 公里。 初建于明万历年间,陈用宾仿照湖北均县境内的武当山天柱峰的太和宫及金殿,略加变化建成。 迄今已 380 多年,吴三桂重建已 210 多年了。 金殿比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湖北武当山金殿规模大,金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纯铜铸殿。 昆明金殿,即真武殿,殿柱、门、商、屋顶等全是铜铸,高6.7米,宽、深各6.2米,净重14吨,重檐殿阁,气势非凡,熠熠生辉,明亮耀眼,故名金殿。 其建筑体现了300年前云南冶铜的高超技术,殿旁悬挂有铜制七星旗,把金殿点缀得更加古朴庄严。 展室内陈列有明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铸的铜钟和吴三桂使用的战刀。 金殿及其金石铭文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山脚舍车步行,过迎仙桥,进“鸣凤胜景坊,途径“第一天门、“二天门和“三天门。 攀上天门,即可见古朴庄重的“太和宫大门。 联云:“画栋连云,只占青山三亩地;朱楼映日,别开绿野一重天。 入寺门,再过棂星门,可见巍然屹立的砖城,击长约数十丈,略似皇家紫禁城。 沿阶进“城,迎面高高的台阶上,便是太和宫的中心建筑,著名的金殿。 金殿东南有一座“明钟楼。 楼为三层,有 36 戗角,琉璃宝顶,高约 30 米 。 金殿三楼悬一大口铜钟,高 2.1 米 , 口径周长 6.7 米 ,壁厚 15 厘米 ,重 14 吨。 钟上铸有“大明永乐二十一年岁在癸卯仲春吉日造等字样,为公元 1432 年所铸,至今已有 560 年的历史。 此钟原悬昆明场面人宣化楼(近日楼西南面),拆除宣化楼时搬至古幢公园。 为保护这一文物,政府又将此钟移至金殿,并拨款于 1983 年修建了这座钟楼。 它是鸣凤山上的最高建筑,登楼四望,视野极阔,是东郊远眺的理想之地。 金殿公园内太和宫的大门上有一块大匾,匾上写着四个字:“鹦鹉春深,意为这里一年四季春季盎然。 寺庙的大门叫“棂灵门,门的两边有对联赞美此地风光和道家思想。 金殿不仅是中国四大铜殿之一,而且还是最重,保存最好的一个。 金殿之外还筑有城墙、城门、城垛,城上有楼。 在殿后另有山茶一株、紫薇两株,相传为明代所种。 太和宫内还有一把重20公斤的七星宝剑,是真武伏魔制怪的镇山法宝,另有一把重12公斤的木柄大刀,相传是吴三桂用过的战刀。 金殿景区内自然风光优美。 小径穿林而过,苍翠树木遮天蔽日,阳光由树叶之间的缝隙洒下,呈于地上斑驳可见。 路途静谧,偶有鸟鸣,深得道家文化之精粹。 紫气东来,飘渺氤氲,与景区“金殿博览苑中的百亩茶花交相辉映,映出漫天绯红,美不胜收。 金殿的旅游信息公交可乘坐公交车10路,71路,69路,146路,47路;也可从世博园乘缆车到达或者由世博园乘索道前往。 巴士坐出租车半小时即可到达;也可从世博园乘缆车到达或者由世博园乘索道前往。 旅游贴士金殿风景区玩法赏茶花,摄影,漫步 。 金殿的历史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舒藻《重修太和宫碑记》详细记载了太和宫创建的历史:“滇南苴兰(昆明)会垣东关外,距城十五里许,有山鸣凤,又俗名鹦鹉山。 前明万历壬寅年(1602年),道士徐正元叩请云南巡抚陈公用宾,会同黔国公沐公昌祚,右都督沐公睿,御使刘公会于是山之巅,仿照湖广武当山七十二峰之中峰修筑紫禁城,冶铜为殿,铸供真武祖师金身。 名其宫曰‘太和’,亦仿照武当山中峰宫名也。 其时并建三元、环翠二宫,所供圣神仙佛,各有专司,瞻拜者历历可溯。 而其殿宇,概以‘太和宫’统之。 其地左挹华山之秀,金马腾辉;右临昆海之滨,碧鸡焕彩,洵为滇南一胜境也。 乡人称之或曰金殿,或曰金顶,任其信口而出耳。 这段碑文依据史料,叙述了仿湖北武当山始创昆明太和宫金殿的时间、创始人、冶铜为殿、供奉真武金身的道观规模,以及鸣凤山的山势。 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道士徐正元“叩请云南巡抚陈用宾,陈用宾会同黔国公沐昌祚、右都督沐睿、御使刘会,同登鸣凤山巅,商定仿武当山中峰兴建太和宫。 这与明万历甲辰年(1604年)正月太和宫创始人陈用宾所撰《鼎建太和宫记》是一致的。 舒藻的碑记用白话叙述,通俗易读。 陈用宾的碑记文言纪事,不容易读。 舒藻碑文中所说:“其时并建三元、环翠二宫一段不准确。 其实创建太和宫前七年,就已建“环翠宫。 陈用宾撰《环翠宫记》称:“余抚滇之三年,命官于鸣凤山建环翠宫,其中为阁,祀吕师(吕洞宾),殿有二,王、陶天君,何、柳二仙并祀阁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