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屏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4 建立动物食品信息可追踪系统 作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食品信息可追踪系统是由欧盟为应对疯牛病(BSE)问题于1997年开始逐步建立起来的可追踪系统能够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追踪检查产品,有利于监测任何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一旦发生不可预测的不良影响,可及时将产品撤出市场,也可以在危险发生之前采取应对措施,从而达到预防效果。 通俗地说,该系统就是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给每件商品标上号码,保存相关的管理记录,从而成为可以进行追踪的系统。因此,我国在今后的畜牧业生产及动物产品屠宰、加工、销售过程中也应建立食品信息可追踪系统,以保证动物产品质量,保证消费者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01强调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落实“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CONTENTS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 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问题是指来源于动物食用组织或附属产物如可被人摄入后引起的安全问题。据统计,90%的食品安全问题来自动物性食物或附属产物。从一定意义上讲,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我国的食品安全、健康安全,也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国际声誉。 1、动物源性肉类产量的基本情况 近些年来,随着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和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差异化步伐加快。目前,牧业产值达25770.7亿元,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1.7%;加工业产值达75629亿元,占9.3%。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2014年达到48 %以上.2015年达到50% 。 1、动物源性肉类产量的基本情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11年统计我国生猪存栏5.23亿头,占世界存栏总量的50.9%,居世界第1位;绵羊2.19亿只,占世界存栏总量的18.72%,居世界第1位;山羊2.46亿只,占世界存栏总量的25.14%,居世界第1位;牛1.89亿头,占世界存栏总量的9.2%,居世界第3位。 肉类总产量达1.0845亿t、禽蛋(不含鸡蛋)843.6万t,鸡蛋3578.6万t,奶类3785万t,其中肉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蛋产量占80%,鸡蛋产量占40%,奶类产量占5%。 现有数字表明:2012年我国全年肉类总产量达8384万t,比2011年增长了5.4%。2013年前三季度肉类总产量为5803万吨(猪肉3831万吨),水产品总量为3948万吨。2014年生猪存栏42147万头,生猪出栏73510万头,猪肉5671万吨,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只有奶类人均占有量较低,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在改革开放的30年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2.1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近年来,随着动物源性食品的消费量日益增大,国民对动物源性食品的要求日益多样化,食品安全问题也呈现出复杂化和广泛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件直接危害人民的生存,生活和生命。 “瘦肉精”事件; “三聚氰胺”事件; “牛头马肉”事件; “速成鸡”事件; “人造鱼翅”事件; 2、动物源性食品不安全性带来的主要危害 2、动物源性食品不安全性带来的主要危害 2.1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动物源性食品中危害物质的残留,既会阻碍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影响我国动物源性食品的出口贸易,如欧盟、日本等国家对中国产品加设贸易壁垒的情况更为突出。 1997-2007年,中国农产品外贸因食品安全绿色(技术)壁垒导致受阻产品总值超过2000亿美元; 1997年香港禽流感,内地损失2亿多元,香港损失5000多万元; 2002年出口欧盟水产品因氯霉素残留事件遭全面禁运造成损失6亿美元; 2004年山东出口禽肉因磺胺二甲嘧啶残留超标造成损失1.3亿元; 2007年山东多宝鱼事件损失40亿元。 非洲埃博拉病毒和广州登革热病毒。 2.2 动物疫病“旧的不出,新的已来”严重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2.2.1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 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 EBHF)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 热,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感染者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埃博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3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