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鉴赏——狱重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炼狱中的重生 -----读东坡词悟东坡心路历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初步了解苏轼词以日常小事寄寓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以曲笔写胸臆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激疑、探究的方法解读文本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苏轼贬谪黄州时复杂的心境及思想的变化。 【教学设想】 将《卜算子》和《定风波》横向“打通”,体会苏轼贬谪黄州时的复杂心境,了解苏轼在黄州的思想转变过程;将婉约约词与豪放词打通,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新”在何处;速读《江城子》将苏轼的豪放与多情打通,全面了解苏轼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教学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板书 炼 狱 重 生 (竖写)】 2.激情导入 对于苏轼苏东坡,我想同学们比较熟悉。因为他留给了我们太多的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优秀诗篇:当我们凭栏远眺滚滚东去的江水时,就要高唱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月夜思乡怀远、黯然伤神时,可能会低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我们漫步在西子湖畔,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总会想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确,苏轼的诗词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就像我们的血液一样,须臾不可分离。对于这样一位伟大而富有魅力的文学家,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呢?说不尽的苏轼苏子瞻。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对他的诗词文赋的赏析,怀着虔诚的心情,仰视着这位文化巨人,小心翼翼的走进黄州的苏东坡…… 我将同学们接触过的苏轼作品列了一个表 《江城子 密州出猎》 1075年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1075年正月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1076年八月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 1080年二月(1082.12或1100惠州)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 1080年春末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1082年三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1082年七月 《前赤壁赋》 1082年秋 《后赤壁赋》 1082年冬 从表中可以看出,1082年是苏轼创作的颠峰。这是苏轼到黄州的两年后。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杜甫《天末怀李白》 命运顺达的人写不出好文章,在创作颠峰的到来之前,苏轼刚刚经历了一次人生的重大挫折----鸟台诗案,系狱一百三十天,1080年正月初一被贬黄州,二月才到达。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 初到黄州,苏轼境况和心情如何? 二、探究《卜算子》 必修阶段我们掌握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四维”是什么? 诵读、背景、意象、词句 分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探究一维)1诵读、2、背景3、用意象探究上片、4、用词句探究下片、。其他小组补充) 1.指名诵读并确定诗歌类型(最好能背诵) 咏物词(托物言志) 2.根据意象探究上片 词的上片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为孤鸿的出场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意象有“缺月”疏桐” “幽人”“孤鸿”。 营造的意境:残缺之月,疏落孤桐,夜深人静,幽人徘徊、孤鸿盘旋。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传达出诗人孤独痛苦的感情。 3、词语探究下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孤鸿是什么样的形象? 惊 省 拣 寂寞 冷 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寂寞寒冷,却仍择地而栖。 洁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双关 比喻 象征手法,写鸿也是写自己。(曲笔) 面对挫折和苦难仍然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不肯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4.背景探究:这首词写于1080年2月,苏轼刚到黄州。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已被他自己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信中说: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 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孤独无助,也有自喜 5.齐读《卜算子》,读出情感:孤独无助 无比伤感 【板书:孤独痛苦】 初到黄州,面对挫折和苦难,苏轼自有一份难言的孤独和痛苦。两年后,苏轼的心境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探究《定风波》 1.合作探究。 要求: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分享(6诵读5背景4意象3词句,其他小组补充) 2.诵读并确定诗歌类型 叙事抒情(即景抒情,借事明理) 3.背景:苏轼到黄州两年后 4.根据意象探究作品的思想感情 《卜算子》主要意象是孤鸿,而本词的意象是词人自己。诗人自己就是抒情主人公。写的是词人的自我形象。 (1)上片描绘了一个怎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又长啸的潇洒旷达(沉着、豪迈、通达、淡定、自信、乐观、豁达……)的抒情主体形象。 5.词句探究,说说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句。   (1)“莫听穿林打叶声”,这句中的“穿”和“打”显得很有力度,极言雨急

文档评论(0)

139****39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