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岁鼎克闻夙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 鏈接:/SrcShow.asp?Src_ID=1313 收稿日期:2010年11月26日 發佈日期:2010年11月30日 頁碼: PAGE 1/ NUMPAGES 9 說“歲鼎克聞夙又商” (首發) 嚴明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08級古文字學碩士研究生 利簋銘文第二句(隸定暫從張政烺《利簋釋文》[1]): 歲鼎克聞夙又商 應當如何斷句及釋讀,各家歷來眾說紛紜。其概况可以參看趙誠《二十世紀金文研究述要》之第五章《20世紀70年代前後的金文研究》[2]中的歸納介紹。 其中,張政烺在《利簋釋文》中取歲指歲星說。他首先否認了鼎(或讀為貞)用為“貞卜“之義的說法,認為: 鼎讀為丁,義即當。古音無舌頭、舌上之分。卜辭以鼎為貞卜之貞。古人迷信,象征商這樣的大事,卜筮在所不免……但在甲子朝,已陳師牧野,“殷商之旅,其會如林”,周武王面對強大敵人,只能決戰,不容遲疑,當務在不問鬼神的餘地,而文義絕非倒述興師前的預卜,可見此鼎字不作貞卜講。 按,貞、鼎二字同源,無庸贅述。“義即當”信然,“讀為丁”則恐非是。張氏讀為丁,再訓為當,未免紆曲。此字不妨如字讀,義即為“當”。貞(鼎),古音在端母耕部,和在端母陽部的當字同紐鄰韻,音近可通,毋庸假“丁”為之。銘文中亦有類似用法,如《獄肇簋銘》:[3] 祀于厥百神,亡不鼎 夆鬱香,則登于上下。 周寶宏認為, 通為肆字。“亡不鼎”之“鼎”當讀為“歲鼎克聞”之“鼎”,歲鼎指歲星當空,“亡不鼎”指百神無不當空而降,因此逢遇鬱香。 按,周氏之說,似有未盡善處,如將“”徑讀為“聞”,說見下。但將此二條之“鼎”皆訓為“當”,則是可取的。我們知道,鼎和貞是同源字。《廣雅?釋詁三》:“貞,當也。”並引《離騷》: 攝提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用以降。 及《尚书· 洛浩》: 我二人共貞之。 並馬融注: 貞,當也。 為證。又王國維《洛誥解》: 貞當為鼎,當也。謂卜之休吉,王與周公共當之也。 至遲在東漢,文獻中表示“當”的意思,還有徑寫作“鼎”者,見于《漢書》: 無說《詩》,匡鼎來。      (《匡衡傳》) 顏師古注引服虔曰: 鼎猶言當也,若言匡且來也。 又引應劭曰: 鼎,方也。 又, (石)顯鼎貴,上信用之。  (《賈損之傳》) 顏師古注引如淳曰: 鼎音釘,言方且欲貴矣。 又注曰: 方且,是也。讀如(今)〔本〕字。 張政烺先生則在斷定了銘文的鼎不用為貞卜的貞後繼續論證: 《國語·周語下》(韋昭注)記載伶州鳩論律的一段話,說到:“昔武王伐紂,歲在鶉火。”又說:“歲之所在,則我有周之分野。”這是周人自己的傳說,認為武王征商的時間與歲星的位置相合。“歲鼎”意謂歲星正當其位,宜於征伐商國。 按,伶洲鳩所說的歲,當是歲星,亦即木星。鶉火作為次名,是周的分野。歲星在鶉火,意味著對於周人而言,歲星所在正當其位,故云“歲鼎”。周人顯然是認為歲星當位這一天象宜於征伐。 較晚出的傳世古籍中則有關於武王伐紂時太歲星位的记载: 武王之誅紂也, 行之日以兵忌, 東面而迎太歲。(《荀子·儒效》) 武王伐紂,東面而迎歲。        (《淮南子·兵略訓》) 按,“迎”,正如《說文》中所解釋的,“逢也”,也有“當”的意思。但中國自戰國以降,曆法開始用太歲紀年,所以《淮南子》所謂“歲”,指的也應當是太歲,或即引自《荀子》。“太歲”與“歲星”周期相同,所不同者祗在於運行方向不同。《爾雅·釋天》說: 太歲在寅曰攝提格。 也就是正如上所引《離騷》所云,庚寅日之歲陽正在攝提格。“攝提格之歲,攝提在寅,歲星在丑”,時正當正月。《荀子》所謂 “東面而迎太歲”,是說其時太歲在寅或卯,其方嚮正在東方。而武王伐紂是從西嚮東進兵,故曰“迎(太)歲”。這與利簋銘文的記載,並不矛盾。 銘文所見器主利,官居右史。先秦時代,史官常隨軍出征,作為主帥的副手。如《史密簋銘》亦記載戰事: 王令師俗、史密曰:東征。 史密即是師俗父的副手。關於史官出征時的作用,見《周禮·太史》: 太史抱天時,與太師同車。 注引鄭眾曰: 大出師,則太史主抱式,以知天時,處吉兇。 疏云: 云“抱天時”者,太史知天道。天時,謂天文見時候者。史抱此天時,與太師、瞽人知天道者同在一車之上,共察天文,故同車也。 所以,張先生謂“當務在不問鬼神的餘地”,未免失之武斷。古人迷信,敬事鬼神,即使難免一戰,也往往行占卜,問吉兇。而觀察歲星是否當位,是否有利征伐,正是史官的職責所在。所以此事見於身為“右史”的利所作器之銘文,也就再合適不過了。 “克”,《說文繫傳》中說“能勝此物謂之克”,可以引申為“戰勝”之義。常見的用法是後接賓語,如《春秋·隐公元年》: 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 洪亮吉《春秋左傳詁》引馬融注《尚書》: 克,勝也。 該條當系注《泰誓》,今本作: 予克纣,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

文档评论(0)

139****39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