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浙江高考作文题:有字、无字、心灵之书范文.docVIP

2017浙江高考作文题:有字、无字、心灵之书范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浙江高考作文题:有字、无字、心灵之书范文      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      虚拟与现实 ?      浙江卷的语文作文,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      我多次与学生分享叶舒宪先生的一篇文章:《牛津乞丐也读书》。文章写道,在牛津街头,有个乞丐,席地而坐,不顾初冬寒冷,专心捧读一本书。叶舒宪十分惊讶,好奇地问乞丐看的什么书,回答说,是法国作家凡尔纳的小说。叶舒宪慨叹:“温饱都还不能保证,却照样需要幻想中的‘环游地球’。”讲完这个真实的故事之后,我问了同学们这样一个问题:“对这个乞丐而言,读书的功利性何在?”有个同学说:“乞丐读书,没有我们通常所说的功利性吧?但是,似乎有一种大功利,也就是慰藉生命。”我很欣赏她的回答。是的,对这个乞丐而言,读书,是一种生命的需求。换言之,有一些时光,非读书,不可以填满:他的身体需要“面包”来喂养,他的灵魂同样需要“面包”来喂养。 ?      跟那个牛津乞丐比起来,我们对“灵魂面包”的需求度有多高呢?比读书好玩的事情多了去了——游戏,网聊,K歌,聚会,打牌……所以,我们国家的年度人均读书量一直低得可怜。我对犹太民族的一个关乎读书的古老仪式非常感兴趣:小孩子刚刚懂事的时候,就在《圣经》上滴一滴蜂蜜,让小孩子去亲吻它,用这种仪式告诉小孩子,书本是甜的,日后要手不释卷。——请注意,全球年度人均读书量最高的民族恰恰是犹太民族。我常常想,一个亲吻过书上之蜜的孩子,高考结束后,大概不至于用疯狂撕书、抛书的仪式庆贺高中毕业吧? ?      只有从书中读出了绵长的“甜味”,才能自觉自愿地亲书、近书、敬书,才能成为书天长地久的佳侣。 ?      以上谈的是读书的态度。有了正确的态度,我们应该读些怎样的书呢?家长、老师可能最怕学生“看闲书”,他们总是希望孩子一有时间就扎进课本里。但是,我的经验告诉我,读课本,好比在池中游泳,而读课本以外的书,好比在海中游泳。一个真正的“书虫”,一定不会满足于仅在池中游泳的。但是,课外书鱼龙混杂,哪些书才适合中学生读呢?你若让我划个范围,我还真不敢贸然划。我举个例子,用以说明我的顾虑因何而生。我曾经教过一个女生,天天偷着看些花花绿绿的书,她的家长对此也有察觉,特意拜托班主任多多留意。一次语文课上,我悄悄走近埋头看书的她,冷不丁抽出她手里的书,满书都是首饰图片……后来,这个女生考上了大学,学的是“珠宝设计”专业。我恍悟,孩子的兴趣里藏有他(她)的天赋!我问自己,当我箍一个木桶,面对一块看似无用的“长板”,我能生出欣赏的心吗?须知,那块“长板”,恰是一个人生命价值的最佳体现啊!除了读自己的“长板书”,我推荐的就是经典读物了。有人问,读经典有什么好处?我回答,读经典,就是为了让自己活成经典。经典读物,是一种“高渗透性物质”,一旦入驻我们的灵魂,就可以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不离不弃,难拆难分。另外,我不主张读“缩略本”,“缩略本”抽走了一本书的血肉,仅剩了骨架,是供人看热闹用的。唯有原汁原味的阅读,才能使我们最大限度贴近作者的呼吸。 ?      来,我们先看李清照一首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我的问题是:“‘卷帘人’是个怎样的人?”晨起,临窗,卷帘,当被问及海棠如何时,她大咧咧地回答“海棠依旧”。这符合她的身份,她原是个粗人。首先,她压根就不曾留意昨日海棠的肥瘦,自然也就无从与今日海棠加以比对;其次,她才不在乎昨夜的骤风疏雨究竟打落了几多海棠,遍地落花跟她没有一毛钱的关系。面对同一番景色,李清照内心起了大波大澜,而“卷帘人”却心如止水、不为所动。李清照是在用第三只眼睛看眼前之景,而“卷帘人”只有两只眼睛。 ?      唯有睁开了第三只眼睛,你才有能力读懂自然、读懂人生。有人说,成功的教育,就是能让孩子在一朵盛开的鲜花面前怦然心动。我遗憾地看到,太多的孩子对盛开的鲜花视而不见。大抵所有优秀的艺术家,无不是大自然的情人。我仔细观察过齐白石笔下的昆虫。他画蚱蜢,画螳螂,画蜻蜒,画豆娘,但最多的,应该是蝴蝶吧。齐白石笔下

文档评论(0)

177****87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