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湾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探讨—日本东京湾发展历程对青岛的借鉴
论文导读::随着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剧增,沿海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愈来愈引起高度重视。该文通过对日本东京湾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状况的分析,结合青岛市环胶州湾地区自然条件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借鉴日本东京湾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科学谋划环胶州湾地区发展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两型社会,静脉产业,循环经济
1.日本东京湾地区的产业发展及生态环境概况
1.1 东京湾的自然及产业概况
东京湾位于日本本州岛关东平原南端,为房总、三浦两半岛所环抱,南北长80千米,东西宽20-30千米,湾口仅6千米(图1)。里阔外狭,为陷落海湾。环东京湾区域有一都两县(东京都、千叶县和神奈川县),人口约2600万人,是日本的政治、经济和产业中心。东京湾底部的东京都同南面的横滨市和东面的千叶市共同构成了闻名于世的京滨和京叶两大工业带,是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基地。东京湾地区主要有东京、横滨、千叶等几个特大城市以及川崎、船桥、君津等工业重镇,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3,主要工业有钢铁、有色金属、炼油、石化、机械、电子、汽车、造船等。从1975到1994年,东京湾地区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了10%,275%和407%,2000年的三产从业人员分别占总从业人员的0.45%、23.1%和76.4%。
1.2 东京湾的几个主要城市
东京:日本国首都,全国政治、经济、商业、金融、文化中心,世界特大级城市环境保护论文,人口1255万人,面积2187.09平方千米。东京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资本在50亿日元以上的公司,90%集中在这里。主要工业有印刷、机电、物流、食品和精密机械。东京港货物年吞吐量为4000万吨,是日本第六大港。
横滨:仅次于东京的日本第二大城市,是京滨工业带的核心城市。人口约356万,面积434平方千米。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横滨进行了大规模的填海造陆工程,兴建临海工业区,建立起一批极具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大中型工业团地。主要产业石油、石化、运输机械和钢铁生产都居全国前列。横滨港是全国最大港口,年吞吐量1.1亿吨,一次总靠泊能力90万吨。
千叶:千叶县政府所在地,人口90.9万人,面积272.08平方千米。2001年市财政预算6608亿日元。千叶是一个工业城市,钢铁、食品和炼油三大产业约占工业总产值的76%,其中钢铁工业占1/2。千叶钢铁联合企业是世界著名的十大钢铁企业之一。千叶港是日本国内货物吞吐量最大级别的国际贸易港,年货物吞吐量世界第四论文格式模板。
川崎:位于东京与横滨之间的工业城市,人口106.1万。面积136.5平方千米,是京滨工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总产值的80%来自重化工、钢铁、水泥、机电、炼油、造船和火电等。其中,炼油占工业总产值的25%以上。
君津:东京湾东南岸钢铁城市,人口8.4万,面积319.5平方千米。1971年设市,60年代填海建设的君津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世界最大钢铁企业-新日铁的骨干企业,年产钢能力1000万吨。专用码头水深19米,可停泊25万吨级巨轮。企业的人均产钢量约1000吨,劳动生产率居世界领先地位。
1.3东京湾区域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明治维新前的东京湾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江户(东京的古代称谓)的寿司是当时日本的名吃。蓝色的大海、白色的沙滩与远方的富士山遥遥相对,自然生态景观十分优美。东京湾的大规模开发始于二战后的40年代后期,新建的许多资源型工业分布在东京湾地区的填海新陆上,成为世界临海型工业区的典型代表。东京湾不仅是日本的工业、人口、国民收入最集中的地区,同时也是世界工业生产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由于工业布局过于集中,出现了用地紧张,供水不足环境保护论文,地盘下沉,交通拥挤,公害严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进入7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的负面影响开始日益明显,空气污染、水污染、近海污染等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首都圈人口的高度集中和急速城市化导致东京湾污染负荷增大,海水污染严重,东京湾的水污染物浓度高于日本国内其它海湾;渔业损失惨重,仅1962年东京都政府支付的渔业赔偿金就高达330亿日元;由于富营养化,每年5月-8月,赤潮发生天数达80天左右。
50年代以来,东京地价暴涨导致填海造陆工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行,东京湾各港口、城市临海工业园区、大型工业企业、羽田国际空港、迪斯尼乐园等都是填海建设的,东京湾填海面积共计约为2万4千公顷。大规模的填海造陆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纳潮量减少、海水自净能力减弱导致海水水质恶化,海洋生物资源退化。湿地破坏严重,明治时代的湿地90%以上已经丧失,95%的海岸线由自然岸线变成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