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LOGO 谷氨酸发酵条件优化 参考相关文献进行制作 目录 1 味精工业的发展 味精的生产工艺 2 3 谷氨酸的发酵途径 谷氨酸发酵影响因素及其控制 4 5 结束语 一 味精工业的发展 味精(分子式C5H8NO4Na),也称味素,因起源于小麦,俗称麸酸钠、谷氨酸钠。 1907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研究员池田菊苗发现了一种昆布(海带)汤蒸发后留下的棕色晶体,即谷氨酸,并在1908年开始制造商品---味精。 池田菊苗 味精 我国在1965年实现谷氨酸发酵法生产味精。 我国现已有200余家企业生产味精,年产量达近200万吨,居世界首位。 二 味精的生产工艺 三 谷氨酸的发酵途径 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 流加糖浓度 流加糖速度 生物素 发酵温度 溶氧 泡沫 内在因素 生物素缺陷型菌株 各种酶的影响 四 谷氨酸发酵影响因素及其控制 内在因素 生物素缺陷型菌株 生物素是不饱和脂肪酸合成过程中所需的乙酰CoA羧化酶的辅基。 生物素缺陷型菌种不能合成生物素,抑制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磷脂合成量减少,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提高谷氨酸的产量。 我国使用的谷氨酸生产菌株有: 北京棒杆菌AS1.299、北京棒杆菌D110、钝齿棒杆菌AS1.542、棒杆菌S-914、 黄色短杆菌T6~13等。 黄色短杆菌 1 异柠檬酸裂解酶活力欠缺 菌种的异柠檬酸裂解酶活力欠缺,糖的代谢才能沿着α- 酮戊二酸的方向进行,从而有利于谷氨酸的积累。 2 α- 酮戊二酸脱氢酶能力微弱 谷氨酸产酸菌丧失或仅有微弱的α- 酮戊二酸脱氢酶,使α- 酮戊二酸不能继续氧化,停留在α- 酮戊二酸的生成积累上,为谷氨酸的生成奠定物质基础。 3 L-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强 在有过量的NH4 +存在下,通过强活性的L - 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α- 酮戊二酸易生成谷氨酸。 内在因素 各种酶的影响 环境因素 发酵温度 泡沫 流加糖速度 生物素 流加糖浓度 溶氧 流加糖浓度 在流加糖速度为12ml/h的情况下, 随着流加糖浓度的增加,其产酸水平有所提高; 随着浓度的增加,转化率有所下降,糖的未利用率增加; 从设定的12ml/h的流速来看,选择30~35g/dl的流加糖浓度最佳。 赵二红.谷氨酸发酵流加糖浓度对发酵的影响[J].发酵科技通讯,2004,33(2):3. 流加糖浓度与GA、糖转化率的关系* 流加糖速度 在流加糖浓度为40g/dl的情况下, 随着流加糖流加速度的增加,其产酸水平有增高的趋势,当速度达到一定值时产酸不再提高; 随着流加速度的增加,转化率的变化趋势是先升后降; 流加糖的流加速度在13~16ml/h最为合适,其转化率和产酸相对来说都较高。 流加速度与GA、糖转化率的关系* * 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加强,乙醛酸循环活跃,α-酮戊二酸生成量减少; 生物素过量时,促进菌体生长,但谷氨酸产量低。 转氨酶活力增强,谷氨酸转变成其它氨基酸; 使菌体细胞膜通透性降低,谷氨酸不能及时排出,其合成途径受阻。 生物素 使胞内代谢产物迅速排出的方法 Text Text 当培养液中生物素含量较高时采用适量添加青霉素的方法。 原因:青霉素可抑制肽聚糖合成中的转肽酶活性,引起肽聚糖结构中肽桥无法交联,造成细胞壁缺损。 油酸缺陷型菌株,并在培养过程中,有限制地添加油酸,合成有缺损的膜。 甘油缺陷型菌株的细胞膜中磷脂含量比野生型菌株低,易造成谷氨酸大量渗漏。 Text Text 生理学手段 利用膜缺损突变株 从实验的数据来看,温度的控制在38-39℃之间为最佳,该温度 下,转化率较高,低于37℃转化率受较大的影响,而高于40℃的 培养温度也使菌体受到伤害,影响转化率。 发酵温度 温度与GA、糖转化率的关系* . 溶氧 溶氧浓度与GA浓度的关系* 低溶氧(DO= 10%)控制条件下,谷氨酸生成速度明显比高溶氧(DO=50%)条件下要高,并且最终谷氨酸浓度也比高溶氧条件下的高。 从左图可以看出,高溶氧条件下,产酸中后期GDH的酶活下降很快,这可能是由于在高溶氧条件下,剧烈的通气和搅拌加剧了菌体的死亡速度和发酵活性的衰减。 不同溶氧条件下谷氨酸脱氢酶酶活变化曲线* 谷氨酸发酵是好气性发酵,因通风和搅拌产生泡沫是正常的,但泡沫过多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泡沫形成泡盖时,代谢产生的气体不能及时排出,妨碍菌体呼吸作用,影响菌体的正常代谢。 1 2 3 泡沫过多,发酵液会外溢,造成浪费和污染。 泡沫过多,易冲上罐顶,造成染菌。 泡沫 泡沫的控制 机械消泡 耙式 离心式 刮板式 蝶式消泡器 化学消泡 天然油脂 聚酯类 醇类 硅酮等化学消泡剂 消泡方法 谷氨酸产生菌的发酵条件与产物的关系 控制因子 发酵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