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洞窟形制解读.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敦煌莫高窟洞窟形制解读陈岖石窟寺起源于印度,经中亚、西域传入中国。 敦煌莫高窟洞窟形制解读 陈 岖 石窟寺起源于印度,经中亚、西域传入中国。在东 传的过程中,其功能和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印度 的石窟寺一般包括寺院的所有部分,洞窟类型主要有 礼拜窟(支提窟)和僧房窟(毗诃罗窟)两种。中国的 石窟寺则往往只包括寺院的主要部分,一般都还有大 量的地面辅助建筑来构成整个寺院,因此中国的石窟 寺一般较小,而洞窟类型却比较多。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的三大石窟之一,规模宏大,类 型丰富。莫高窟由北朝至宋元,历经 1000 多年开凿而 成。现存南区492窟,北区248窟,与史书上记载的1000 余窟相去不远。其中以南区的窟室类型最为完整。 按功能来分,有佛殿窟、塔庙窟、禅窟、僧房窟、 涅盘窟、大佛窟等几种。按形式来分,有中心塔柱式、 毗诃罗式、覆斗式、背屏式、涅盘窟、大佛窟以及其它 几种特殊形式。 分析莫高窟的洞窟形制,必然要涉及洞窟的形成 背景和功能演变,以下是以形式为主的方法对莫高窟 洞窟形制的一个初步解读。 1、中心塔柱式(图 1、2) 中心塔柱式是北朝洞窟的主要形制,北魏第254窟 可作典型代表。洞窟的窟室一般在 50m2 左右,分为前 后两个部分。前部占纵深三分之一稍多,有一个与窟室 纵轴正交的人字坡顶。窟室的后部是平顶,略呈正方形, 正中是四面凿龛的方形塔柱,塔柱的左右和后面形成通 道。窟室左右壁面都是平面,并凿有各种形式的龛。 洞窟形制一般与地面的佛寺布局密切相关,关于 中心塔柱式洞窟与当时地面佛教建筑的关系有两种说 法:一种说这种形制是模仿当时地面以塔为中心的整 个寺院,另一种则称其象征佛塔的底层空间。两种说法 都有一定的说服力。但从分析这种形制的来源来看,第 一种说法应该更加合理。 佛教起源于印度。虽然在传入中国之后,中国人 不断地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加以改造,但是这种改 造也是按时间和地域的演进,一步一步进行的。石窟寺 也不例外。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还不久,敦煌又地 处大西北。中心塔柱式洞窟还带有很强的印度色彩,其 原形就是印度的礼拜窟(支提窟)。虽然窟室的面积变 小了,后端不再是半圆形,中心塔也开始向中国的阁楼 塔演进。但其基本的功能却没有变,前部供僧侣聚集, 后部供僧侣做回饶礼仪活动。也就是说它基本上还是 象征一座完整的寺庙。而当时中国地面的佛寺就是以 塔为中心的院落式布局。从形式上来讲,以塔为中心的 寺院是来自印度的佛教观念,方形院落则是中国的传 统。 山西云岗石窟第6窟(北魏中期)是一个中心塔柱 式洞窟,左右两壁和前壁的下部都浮雕出一圈有柱枋 斗拱和屋顶的廊庑,应该是地面佛寺周围廊庑的反映; 窟室后壁凿一大龛,正是地面佛寺塔后佛殿的象征。虽 然敦煌石窟不曾发现这样的例证,但这一定程度上增 加了第一种说法的说服力。 2、覆斗式(图 3、4) 覆斗式洞窟都是方形,覆斗顶,无中心柱,后壁开 龛。面积大约与中心塔柱式相仿。 覆斗式洞窟虽然早在十六国时期就有开凿,但其 真正大量的开凿是在隋唐,以后逐渐衰落,直至元代。 典型的覆斗式洞窟如西魏第 249 窟。 覆斗式是隋唐洞窟的最基本形制。隋唐以来,随 着佛教的发展和进一步的中国化,宣讲义理的宗教仪 式逐渐取代了原来饶行礼拜的做法,由此地面佛寺中 以塔为中心的寺庙也逐渐被以佛殿为中心的寺庙所取 代。覆斗式洞窟在隋唐的大量出现也正是这种变化的 反映,也就是说,覆斗式洞窟象征的是以佛殿为中心的 地面寺庙,尽管它不像中心塔柱式那么明显。 覆斗这一形式来自中国古代的“斗帐”。汉代刘熙 的《释名》说:“小帐曰斗,形如覆斗也”。其做法是先 立四根帐柱,上面再以水平向和斜向的账杆构成覆斗 顶,各杆件的接头是铜或铁铸成的帐鞲,杆件外面覆以 织物。 可见,覆斗式洞窟已是进一步中国化了的产物。由 图 1 中心塔柱式窟平 面[北魏第254窟] · 30 · 图 2 中心塔柱式窟剖面 [北魏第254窟] 成了中国化的进程并继续发展着。4、毗诃罗式(图 7、8) “毗诃罗”是印度梵文的音译,原指僧人集体居住静修的精舍或僧院。毗诃罗式洞窟主要就是供僧人居 住,坐禅的洞窟, 成了中国化的进程并继续发展着。 4、毗诃罗式(图 7、8) “毗诃罗”是印度梵文的音译,原指僧人集体居住 静修的精舍或僧院。毗诃罗式洞窟主要就是供僧人居 住,坐禅的洞窟,反映了小乘佛教静坐冥思的一种修行 方式。 图 3 覆斗式窟平面 [西魏第249窟] 图 4 覆斗式窟剖面 [西魏第249窟] 隋唐至宋元,变化仍在进一步发生。虽然其基本形制几 乎没有变化,但是后壁上的龛形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早期的龛都是圆券形,还带有西域风格;隋至盛唐,开 始出现梯形的龛,有些龛还作双层退进;中唐以后,已 开始采取横长方形平面的覆斗帐式了。这种覆斗帐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