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表疾病精编PPT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谢谢!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第四节 病毒性结膜炎 (viral conjunctivitis) 一、腺病毒性角结膜炎是一种重度的病毒性结膜炎,主要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常合并角膜病变,传染性强。 (一)流行性角结膜炎:起病急、症状重、双眼发病。一眼先发,主要症状有眼红、疼痛、畏光、伴有水样分泌物,急性期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水肿,48小时出现滤泡和结膜下出血,假膜(有时真膜)形成后可导致瘢痕、睑球粘连。数天后角膜可出现弥散的斑点状上皮损害。 根据症状体征及结膜刮片、病毒培养等可诊断。 治疗和预防:接触 冷敷 抗病毒滴眼液 合并细菌时给抗菌药 严重 可给糖皮质激素滴眼液 ( 二)咽结膜热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 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睑球粘连 急性期沙眼 I++ 重度慢性活动期沙眼 II期 沙眼瘢痕期 III期 沙眼血管翳 翼状胬肉 泡性角结膜炎 结膜结石 结膜肉芽肿 结膜血管瘤 结膜皮样脂瘤 结墨色素痣切除后恶性变 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表现 起病急、发展迅速(24小时内可致角膜穿孔),大量脓性分泌物,眼睑水肿,球结膜充血,局部淋巴结肿大,有时可见膜样物,可致盲。 慢性细菌性结膜炎并发症 常伴有眼睑皮肤炎、慢性泪囊炎、泪小管炎、眼内植入物,巩膜等; 由于局部长期使用抗菌药,致病菌检出率较低,且有耐药菌和药物毒性眼表病变出现。 所敬等:现代的眼科学 第8版,金原出版,2002.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epidemic keratoconjunctivitis: EKC)  潜伏期:1周(~2周) 咽头结膜热(游泳池发烧)(pharyngoconjunctival fever: PCF)  潜伏期:5~6日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阿波罗病)(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AHC)  潜伏期:约1日 治疗 无有效的特异疗法。抗生素滴眼可预防细菌的混合感染。点状表层角膜炎使用类固醇药滴眼有效。 预防 传染性很强,容易通过患者的手指、毛巾等在家族内感染,或者通过医疗工作者的手指、诊疗器具等在院内感染;因此,手指?器具的消毒必须严格。消毒方法可采取煮沸杀菌;对于不适合煮沸的材质,建议在60℃下加热10分钟,并使用75%乙醇。手指的消毒可用肥皂、碘试剂,并在流水下用刷子充分冲洗。严禁下游泳池。 、 一 概 念 又称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是一种季 节性、反复发作的免疫性结膜炎。多 在春夏发作,秋冬缓解,呈周期性反 复发作。多见于青少年男性。 中医称之为“时复证”或“时复目痒”。 二 病因病理 1 西医病因病理: 由花粉、微生物蛋白、动物皮屑、紫外线等外源性过敏源引起的过敏反应。 2 中医病因病机: 1) 肺卫不固,风热外袭。 2) 脾胃湿热内蕴,复受风邪。 3) 肝血不足,虚风内动。 三 临床表现 双眼奇痒,沙涩难当。 1 睑结膜型:上睑结膜淡红色粗大乳头,如铺路石、或石榴子样,表面覆以假膜。分泌物量少,色白,呈粘稠丝状。愈后不留瘢痕。 2 球结膜或角膜缘型:初起上方角膜缘处球结膜呈黄褐色或污红色胶样增厚,病变可波及1/2周或整个角膜缘。 3 混合型: 角膜较少受累而引起弥漫性上皮型角膜炎。 四 实验室检查 1 结膜刮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 2 过敏源筛查; 3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IgG增高。 五 诊断依据 1 季节性反复发作。 2 奇痒,睑内乳头增生如铺路石样或角膜缘部结膜胶样结节。 3 结膜刮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血清和泪液中IgG增高等。 六 治 疗 1 治疗原则 避开过敏源,对症治疗。 西医:抗组胺药、血管收缩剂、糖皮质激素 中医:疏风、清热、养血 2 局部治疗 糖皮质激素:氟美瞳、百力特、地塞米松、 可的松 (短期应用) 肥大细胞稳定剂:色甘酸钠(提前用) 血管收缩剂:0.1%肾上腺素的眼水。 抗组胺药物:含马来酸氯苯那敏的眼水、萘甲唑啉、萘维敏以止痒,或口服扑尔敏、克敏等药 非甾体类消炎药:双氯灭痛缓解症状(常用) 人工泪液:稀释炎性介质,改善角膜状况。 3 辩证论治 ① 外感风热—祛风止痒—消风散加减 (消风散荆防,僵蚕虫蜕羌,陈苓芎人 参,川朴草藿香) ② 湿热挟风--清热除湿,祛风止痒—除湿汤加减 ③ 血虚生风—养血熄风—四物汤加减 七 预防与护理 1 发作时避光。 2 调饮食。 3 缓解期可扶正,提高机体免疫力。 第七节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