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加贵先进事迹.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麻风村的启明星  ——记云南省广南县落松地村小学教师农加贵  汽车艰难地在群山中盘转,忽然拐入躲藏在草丛里的一条山石小路。  山路很窄,只能容下汽车左右两个轮子,年久失修,坑洼遍地。  两边葱茏的青山寂静地肃立着,守望着这片曾经与世隔绝的桃花之源。  小路的尽头是一个被大山环抱的小山村,叫落松地。  这个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莲城镇最为偏僻的村子,有一个曾令人闻之色变的名字——麻风村。  在这个不到50户人家的小山村,有一所开办了27年、目前有21名学生的学校。  从建校至今,这里只有一名教师任教,他的名字叫农加贵。  面对外界的歧视和家人的反对,27年来,农加贵从未离开过这所学校,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这里的特殊群体。  虽然他获得的最高荣誉也只是广南县先进教育工作者,但当地的干部群众,甚至县委书记提起他,都是连连称赞。  麻风村终于来了第一位老师  1986年,一名只有20岁的年轻人壮着胆子走进麻风村,并选择留下来。  从此,村里第一次有了老师,村民们为孩子办一所学校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  这个年轻人就是农加贵。  麻风村初建时有56户180余口人,其中麻风病患者80余人,壮、苗、彝等5个民族混居。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里的孩子越来越多、逐渐长大,就学成了这个特殊村落居民最大的困难。  然而,没有老师愿意到这个地方教书。  农加贵的到来,让村民和孩子们看到了希望。  麻风病是一种极易流行的接触性传染病,可引起皮肤、神经、四肢和眼睛永久性损害。  上世纪50年代,麻风病曾一度在广南流行,给当地群众带来深重灾难。  由于当时医疗卫生条件较差,麻风病人得不到很好的救治,常常被村里赶出来,有的甚至被亲人遗弃。  你再哭,再哭就把你送到麻风村。  当时,周边的群众对麻风病谈虎色变,常用这样的话吓唬哭闹的孩子,很多人甚至不愿提及麻风二字,而用那病来指,避如瘟神。  当地政府把麻风病患者集中迁到这个大山深处偏远的地方,建立医治点集中医治。  从此,麻风村便成了这里的地名。  为了防止病毒传染,当时仅有一条羊肠小路通向外界。  在离村子6公里的村口,有一所当地人称的医院,实际上是防疫站。  医院里的6名医生专为这个村子服务,同时也守在这里,不让人们随意进出。  在医院和村子之间,有一个中间区,医院每隔一段时间将药品送到这里,村里派人到这里来取药,医生和病人不直接接触。  出生在广南县一个贫困壮族农家的农加贵,高二时不得不辍学回家。  一天,在下坝小学当代课教师的叔叔找到农加贵,说麻风村想办学校,建议他去试一试。  农加贵简直吓呆了,连连说不去不去!农加贵的两个哥哥和父母也坚决反对不行!决不能去麻风村,我们决不同意!你可要想清楚,去了那里,将来还有谁愿意嫁给你!叔叔劝农加贵,没那么可怕,不行我先带你去看看。  大约过了半个月,想了又想的农加贵还是随叔叔来到了麻风村村口的医院。  医生们做农加贵的思想工作,告诉他,小孩子是没有病的,况且学校建在中间区,没有太大的危险,建议农加贵试一试。  农加贵终于答应试试,来到了位于中间区的学校。  那是农加贵第一次见到麻风病人。  他清楚地记得,那一天,8个家长带着12个孩子来了,大的十一二岁,小的五六岁,他们远远地站着,看着他。  看到被病魔侵蚀得躯体严重畸形的家长,有的膝盖以下被病毒吞噬,仿佛在跪着走路,有的鼻子完全塌了,只剩两个黑黑的鼻洞。  这样的情景,令当时的农加贵只想掉头就跑。  但农加贵最终没有跑,反而坚持了27年。  1986年9月3日,这个日子农加贵记得牢牢的。  这一天,他走进了麻风村小学的教室。  这是一间用土坯建起来的屋子,中间一分为二,一半是医院用来放药品的,另一半就做教室。  可教室实在不像教室,只有几张学生从家里抬来的七长八短的桌凳,一块一米多宽的黑板是用墨水染黑的,学生既没有课本也没有书。  农加贵到叔叔那里,打算找一些旧课本、旧书来给孩子们用。  一年级的课本找到了两本,二年级的课本也只有两三本,课根本不知道该从何教起。  没办法,农加贵只有教孩子们拼音和记100以内的数字。  那个时候害怕吗?怕!我不敢和孩子们接触。  比如孩子们写字握笔方法不对,我只有自己比画着教大孩子应该这样,然后由大孩子再去教小一点的孩子。  农加贵告诉记者,后来自己虽然适应了一些,但我并不安心,还是想着要离开。  后来为什么留下了呢?记者问他。  村民对我太好了,孩子们也太听话了,他们都太需要我了!农加贵连着说了几个太。  学校开办之初,还没有上报县教育行政部门,农加贵是村民自己请的代课教师。  任教第一个月,村民们家家户户凑钱,一共凑了35元作为他的工资。  村民们把钱放在蒸锅里蒸了消毒后,再请医生转交给农加贵。  当年10月,村民联名提出办村小的申请得到县文教局的批准,

文档评论(0)

duyingji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