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地理学-2-中国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ppt

中国经济地理学-2-中国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线工程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主要是解决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规划从雅砻江、通天河、大渡河及其支流共调水170立方米,分三期实施,于2050年全部完成。一期工程拟调水40亿立方米,计划于2010年或早些时候开工建设,2015年建成通水。 中国南水北调 2、南水北调工程的战略效益 (1)社会效益 既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这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还可以解决700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 南水北调实现以后,将构筑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大水网格局,可以促进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当地的水资源承载能力。 中线一期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可增加防洪库容33亿方,与非工程措施和中下游防洪工程相配合,可使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20年一遇提到100年一遇,消除70余万人的洪水威胁。 (2)经济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投入了大量资金,据东、中线总体可研阶段估算,仅此项每年可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0.2~0.3个百分点。调水工程通水后,我国北方增加了水资源的供给,每年将增加工农业产值500亿元。另外,由于调水工程的实施,每年可增加50万~60万人就业。 (3)生态效益 东、中线一期调水工程实施以后,可以有效缓解受水区的地下水超采局面,同时还可以增加生态和农业供水60亿方左右,使北方地区水生态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并逐步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东线治污规划426项治污项目全部开工,已完成404项,完成率95%。黄河以南36个考核断面,2010年12月监测显示有30个断面水质达标,达标率从2009年的71%提高到83%,水质与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在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增多条件下,增加国家抗风险能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南水北调工程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 污染治理问题 流域水资源管理问题 节水与调水的关系问题 生态问题 西线工程的可行性问题 * 水污染与水资源短缺 2012年地表水总体轻度污染。全国监测的960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61.4%,劣Ⅴ类占11.0%。21项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中,15项指标断面年均值出现超标,其中化学需氧量、总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为地表水中主要污染物,超标断面比例分别为26.4%、22.1%和17.7%。 2012年监测的61个重点湖泊、水库中,水质优于Ⅲ类水质的湖(库)共37个,占60.6%;Ⅳ类或Ⅴ类水质的17个,占27.9%;劣Ⅴ类水质的7个,占11.5%。影响湖(库)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是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营养状态评价结果表明,25.0%的重点湖(库)出现不同程度富营养化现象。 贵州干旱 150多万人饮水困难 2010年02月24日11:16新华网 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严重污染 3/4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 近3亿农村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 河南洛阳某化工厂擅自排放有毒化工废水 四川资阳垃圾污水污染地下水 水环境环境污染 2002年6月10日至12日,我国河南省襄城县紫云镇黄南村新寨水库中大量死鱼漂浮在水面上。新寨水库水域面积400多亩,由于水库上游企业长期将生活垃圾和工业污水不加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库,致使水体污染严重,导致当地农民承包养殖的至少10万公斤活鱼死亡。 淮河爆发有史以来最大的污染团横扫千里淮河 (2004.7.20-27) 海洋水域污染 我国沿海赤潮发生次数统计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 水利部2002年遥感调查:中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每年流失沃土100多亿吨,流失N、P、K等养分大致相当于全国化肥总产量。 荒漠化面积达到262万k㎡,占国土面积的27%。 荒漠化扩展加快: 20世纪50~70年代:1560 k㎡/年 20世纪80年代:2100 k㎡/年 20世纪90年代:2460 k㎡/年,4亿人口 20世纪90年代后期:3436 k㎡/年 沙尘暴发生频率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5次 8次 13次 14次 23次 地沙化逼近绿洲 ???? 2006年4月16日晚北京发生沙尘暴 内蒙古草原退化、沙化 年代 重大自然灾害 发生次数(次/年) 589—618 0.6 618—960 1.6 960—1279 2.8 1279--1368 3.2 1368—1644 3.2 1644--1911 3.6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