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底峡谷中沿轴线上下交替流动的时间—流速曲线 索尔特里弗海底峡谷中的单向优势流动 蒙特雷海底峡谷1061m深处 向上方单向优势流动的时间-流速曲线 由长周期内波与内潮汐叠加开成海底水道中单向优势流动示意图 直到1990年, 高振中教授和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K. A. Eriksson教授在对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中段芬卡斯尔(Fincastle)地区奥陶系进行研究时, 才在地层记录中鉴别出了该类沉积, 并进行了系统研究, 首次使用了内潮汐沉积(internal -tide deposits)这一术语。 1991年这项研究成果在《GEOLOGY》上发表后引起了国际沉积学界的重视, 自此开始了对这一新领域研究的热潮。 开辟了沉积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1、形成于深水环境 二、 内波、内潮汐沉积的特征 2、具有特征的指向构造 双向交错纹理 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 砂岩中的双向交错纹理 陕西陇县中奥陶统平凉组中的双向交错层, 内波沉积 西秦岭中三叠统的双向交错层,内波沉积 甘肃卓尼(据晋惠娟等, 2002) 3、常见脉状、波状和透镜状层理 浙江桐庐上奥陶统内潮汐沉积中的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 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内潮汐沉积中的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 西秦岭上二叠统中的波状、脉状和透镜状层理,内潮汐沉积 甘肃夏河(据晋惠娟等, 2002) 4、具有特征的沉积层序 两种双向递变层序、两种单向递变层序、一种对偶层双向递变层序、一种泥岩-鲕粒灰岩-泥岩层序。 5、沉积物粒度:泥级、粉砂级、砂级 6、缺乏生物扰动构造 7、通常出现于海平面上升时期 三、内潮汐沉积的模式 内潮汐和内波沉积广泛发育于深水海洋的各种环境中。在不同环境、不同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沉积特征不同,其形成机制也有区别。根据现已发现的内潮汐沉积,可归纳出以下三种沉积模式。 ⑴水道型内波、内潮汐沉积模式 ⑵陆坡非水道环境内潮汐沉积模式 ⑶海台内潮汐沉积模式 四、研究实例 1、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芬卡斯尔地区奥陶系内潮汐沉积 2、浙江桐庐地区上奥陶统内潮汐沉积 3、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碎屑岩段中的内潮汐沉积 4、西太平洋翁通爪哇海台白垩纪至第四纪内潮汐沉积 5、地中海法切鲁盆地由内波形成的大规模床形 第四节 深水异地沉积与油气 随着油气勘探和开发的进展以及沉积相研究的深入,现已发现许多油气田的储层是各种深水异地沉积的砂岩,特别是浊积砂岩。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文图拉盆地和洛杉矶盆地第三系浊积砂岩中石油产量分别占总产量的99%和83%。 1、北海油田 2、美国文图拉油田 3、墨西哥波萨利卡油田 4、辽河油田 重力流沉积油气田 与浊积岩相似,深水牵引流沉积形成于深水环境,并与深水泥质岩呈互层产出,可构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深水牵引流沉积亦可形成与海底扇类似的沉积体,如等深岩丘。又由于受等深流和深水潮汐、波浪的反复淘洗,其结构成熟度较浊积岩高得多,原生孔隙发育,油气储集性能应比浊积岩好得多,为深水沉积中颇具勘探前景的潜在油气储集层。 横穿以色列滨海平原到大陆架的东西向地质剖面 最近我们在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的中上奥陶统中发现了新的储层沉积类型——内潮汐沉积和内波沉积,已在5口井的这种储层中见到了17个层段具油浸、油斑、油迹、荧光等不同级别的油气显示,累计厚度77.17m。 塔里木油田是在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发现这种新型储层的油田。 塔里木盆地构造分区图 塔中地区位置图 中 TZ10 TZ31 TZ44 TZ24 TZ26 TZ29 1号 2号 3号 AN94303 4号 5号 6号 D90517 O2+3地震异常体 (古城鼻隆) 浊流理论的建立以及浊流沉积油气的发现,掀起了人们研究深水碎屑沉积的热潮。 随着对浊流和其它深水重力流沉积研究的深入,发现在深海和半深海环境中,存在着规模可观的由牵引流形成的碎屑沉积,这些深水牵引流沉积是一种潜在的良好的油气储层。 目前已发现的深水牵引流沉积包括①等深流沉积,②内波、内潮汐沉积。 代表性成果之一 1993年Stow和Faugeres合作编辑了一本有关等深流和底流沉积的专辑——《Sedimentary Geology》(第82卷) 1996年高振中、何幼斌等撰写了第一部系统论述深水牵引流沉积的专著——《深水牵引流沉积》,英文版1998年。 代表性成果之二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孙枢院士在为该书所作的序中对该专著给予充分的肯定, 《沉积学报》又在1996年9月14卷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