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号线北段二期GT-15标轨道工程质量控制措施.docxVIP

十一号线北段二期GT-15标轨道工程质量控制措施.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一号线北段二期 GT-15 标轨道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上海轨道交通 11 号线北段二期 GT-15 标轨道工程是中铁二局股 份有限公司继 11 号线北段一期 11.22.2 标轨道工程建设完成后的又 一项轨道建设任务,为进一步提高本工程施工质量,项目部在开工之 初就加强技术力量的投入,依靠科技进步、引进先进施工工艺,坚持 技术标准的原则来创建精品工程。 通过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后的不断总结,并根据运营后存在和逐渐 暴露出的一些质量问题进行归类和分析,编制了相应的《质量通病及 防治措施》,并选择部分特殊项目做专项的课题研究,以最终实现本 工程竣工后达到“零缺陷”的标准。 一、车站\岔区积水 岔区积水,特别是转辙机基坑内积水是上一轮建设完成后普遍存 在的质量通病问题。其中 11 号线江苏路站折返道岔第一、第二牵引 点转辙机基坑积水现象比较严重;真如站停车线内有 2 处转辙机基坑 存在经常积水现象。运营后,项目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整改, 最后采取了在转辙机基坑旁安装自动潜水泵的方案才得以解决问题。 在一期工程结束后,为彻底解决车站、岔区积水的问题,项目部总工 花费接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完成整改工作。 原因分析: 1、车站废水泵房排水口预留不明确。一期施工期间在多个车站 就存在这个矛盾:到了车站轨道施工期间,废水井还未开挖,导致横 向排水沟槽预留位置不清楚。或者按照轨道施工图预留沟槽与泵房入 水孔位置不符。竣工后就形成这样一个状态:道床排水沟与车站污水 泵房不畅通,从而导致道床水沟内积水严重。运营后经过项目公司协 调,车站施工单位才陆续开凿泵房的入水口和安装水篦子,轨道施工 单位重新开凿道床横沟将积水引入泵房内。 2、排水坡率小,控制难度大。车站纵向排水沟设计坡度通常为 2‰。在车站 200 米长度范围内,采用人工控制水沟面纵坡精确度较 差,易形成水沟内局部积水现象。 3、转辙机基坑底部与水沟底部高差较小,设计为 100mm,水沟积 水较多时会倒流入转辙机基坑内。 4、结构渗水。一期真如站转辙机基坑积水的主要原因就是结构 渗水严重。 5、废水泵房泄水孔设置不科学,设置过高或者偏小。 本线施工采取措施: 1、做好土建移交时,相关事项的确认工作,进入车站道床施工 前明确泵房泄水口设置位置、规格及要求。泄水孔设置高度低于水沟 底面 100mm,采用方形入口以保证泄水速度,然后安装水篦子。道床 横沟坡率保证 10‰以上的坡率。 2、做好水沟底面坡率的控制。经过不断摸索,加工出了一套矩 形水沟专用抹面设备。本套设备以钢轨面为基准,以钢轨顶面的纵坡 来控制水沟面的纵坡,水沟抹面时,保证水沟面高度与钢轨顶面的高 度误差控制在 2mm 内,从而保证整个车站内道床水沟坡度平顺。 3、降低水沟底部高程,增加水沟排水能力,同时也加大水沟底 面与转辙机坑底面的高差,减小水沟内积水倒灌的情况发生。 4、转辙机基坑内全部采用高铁桥面系防水涂层(FYT-1 改进型 防水涂料)(HC-201)进行防水处理,该材料是一种高分子复合防水涂 料,能有效阻止车站结构渗水引起的转辙机基坑内积水。 二、短轨枕整体道床(现浇浮置板)轨底坡控制 轨底坡设置不当,直接造成车辆轮对与钢轨作用面的偏移,及钢 轨表面的局部压力增大,造成钢轨的偏心荷载,加剧钢轨伤损的出现。 小曲线上轨底坡设置不当,容易引起内轨压溃、外轨侧磨严重的现象。 上一轮建设中,有多处出现轨底坡病害,且主要集中在小曲线半径的 支承块式整体道床或现浇浮置板道床上。 在一期工程施工中主要采用钢轨支撑架上预设轨底坡来控制钢 轨的轨底坡,通过实际效果来看,此方法在直线上或曲线半径较大的 曲线上效果比较明显,轨底坡合格率高,但是对小曲线半径的短轨枕 道床轨底坡控制效果不佳,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在小曲线半径上架轨施工时,曲线超高设置采取内股降低一 半、外股抬高一半的方式设置超高,内外股钢轨理论上以道床中心线为轴心进行旋转,钢轨支撑架理论上也应该以该轴心旋转。 如图所示,在小曲线半径架轨施工中,钢轨支撑架支腿的中轴线 a 理论上应该与超高偏心线 A 平行,支撑架上预设值的轨底坡将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整副轨排受竖直向下 的重力作用,支撑腿总是趋向于垂直状态。以前工艺设置的卡件卡住 轨排作用并不太明显,且不太牢靠,因此对现场的施工掌握存在一定 难度。 2、支承块式道床通过调整轨架来实现钢轨轨底坡度,通过调整 轨架扣块来调整轨底坡,因为轨底坡误差范围为 1/30~1/50,控制要 求较严格。由于轨架在施工中反复使用,长期持续荷载作用,轨架变 形已难以满足轨底坡技术规范的要求 3、轨底坡检查仪器不科学,可操作性和精确性较差。目前验收 规范中,轨底坡设置应在 1/30-1/50 之间。曲线上还要换算设置超高 后

文档评论(0)

mmmtt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