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逼我读两本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爷爷逼我读两本书 《鲁滨孙漂流记》(连环画)、《寄小读者》、《爱的教育》、《历史人物故事》这些书,是我童年时代爱不释手的读物。这些书中描述的人物、故事,深深地刻印在我小小的脑袋里,对我性格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除了这类文艺书,还有两本应用性、工具类的书,成了我童年时代的亲密朋友,一本是《日用杂志》,一本是《尺牍大全》。这两本书都是爷爷逼着我经常读、反复读的。 ? 去年秋天,我带着几分怀旧的心情,踏着江南家乡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我童年时代住过的几间老房子。一进庭院,眼前立即清晰地浮现出小时候在天井里拍皮球、堆雪人的情景。跨进坐北朝南的那三间房,首先忆起的是爷爷让我在一盏煤油灯下记家庭日用账的往事。那时我十一二岁,读小学五六年级。爷爷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赋闲在家。每天薄暮时分,吃罢晚饭,妈妈刚洗好碗筷,爷爷就催促我:“快把今天的账记上!”我打开那印着红格子、分上下两栏的旧式账簿,上栏记收入项目,下栏记支出项目,都是用毛笔竖写。妈妈坐在我身边,一边想,一边报账。我在账簿上逐项记下:青菜五分、毛豆八分、豇豆一角二分、鲫鱼三角五分、肥皂两角四分、开水两分等等。有时碰到我一时写不上来的生字难字,如“荸荠”、“藕”、“三瓣头”(野菜名)、“鳝鱼”、“簸箕”等,爷爷就让我查《日用杂志》。这本《日用杂志》编得好极了,蔬菜、水果、鱼虾、服装、日杂用品……分门别类,还配有插图,查找起来很方便,用不了一分钟,就可以找到答案。天天月月与这本书做伴,几年下来,我把收集在内的各种食物、日用品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增长了不少生活知识,而这些都是小学课本里没学到的。 ? 爷爷是个很古板、很严谨的人。他不仅让我天天记账,还要求每天核对收支是否相符。我拨动算盘珠,打了一遍又一遍,有时仍对不上。即使差几分钱,爷爷也得让妈妈再想想,再想想。妈妈左思右想,实在想不出来。这时奶奶走到我跟前,贴着我的耳朵,悄悄地说,写上零用或零食花了多少吧,对爷爷打个马虎眼。我从小受到省吃俭用、勤俭持家这种家风的熏染,几十年如一日,不管是手头拮据还是略有余裕,都坚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从不大手大脚,挥霍浪费。 ? 爷爷逼我认真读的另一本书《尺牍大全》,也就是《书信大全》。牍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简,用一尺长的木简写书信,所以叫尺牍。那时,我爸爸远离家乡,在外地就业。每逢接到爸爸来信后,隔上一些日子,爷爷就催我写回信。开头我对书信的格式一点儿也不清楚,读了《尺牍大全》,才知道该怎么起头,怎么落款。于是,也照猫画虎地写起:“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结尾写上:“敬请福安!儿沛德叩上。”熟能生巧,常常动笔写信,逐步掌握了书信这种应用文体的特点,我对写信一点儿也不发怵了,而且有了兴趣和热情。从那以后,不管是在中学、大学读书,还是东跑西颠,在外工作,我一直勤于给亲人、朋友、同学写信,因而被弟妹、儿女戏称为“写信积极分子”。 ? 《尺牍大全》不仅教会我写信,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品德、修身治家上,给了我刻骨铭心的影响。我记得,上小学五年级时,学校里开运动会,表演团体操,要求同学做统一的运动服。我回家向妈妈要钱,妈妈死活也不答应。她担心叠罗汉时我从高处摔下来。加上当时家里也不太宽裕,要花这笔额外的钱,她也怕爷爷那里通不过。那时我不理解妈妈的心情和难处,又哭又闹,奶奶、姑姑怎么劝我哄我也不行,甚至连晚饭也不吃了。后来还是妈妈悄悄地答应掏出她的私房钱来交做运动服的款,这场小风波才算平息下来。过了些日子,爷爷针对这件事耐心地教育了我。他翻开《尺牍大全》,与我一起读曾国藩给二儿子纪鸿的一封信,其中有一段写道:“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爷爷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要记住,由节俭变奢靡容易,由奢靡再变为节俭就难了,从小可要养成勤劳、节俭、朴素的作风啊!”从那时到现在,六十年过去了。如今我的脑海里依然不时闪现出“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这十个字。它成了我日常生活的准则,做人治家的座右铭。 ? ??????????????????????????????????????????????????????????????? 第二次考试 著名的声乐专家苏林教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在这次参加考试的二百多名合唱训练班学生中间,有一个20岁的女生陈伊玲,初试时的成绩十分优异:声乐、视唱、练耳和乐理等课目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优美和音域宽广令人赞叹。而复试时她却使人大失所望。苏林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中间不少是有国际声誉的,但这样年轻而又有才华的学生还是第一个,这样的事情也还是第一次碰到。 ? 那次公开的考试是在那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当陈伊玲镇静地站在考试委员会里几位有名的声乐专家面前,唱完了冼星海的那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